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教師節緻敬教師

教師節緻敬教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4 23:17:09

他們是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在福州,有這樣一批又一批老師,他們生而平凡,向着不凡勇毅前行;他們初心如磬,用大愛大德書寫大情懷;他們堅毅如松,在廣袤的原野柔肩擔責任。

為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發掘宣傳基層優秀教師典型,展現福州教育人時代風采,大力弘揚尊師重教良好風尚,教師節前夕,記者采撷了多名基層教師的故事,從他們身上,我們感觸到了福州教育的溫度與力量。

他們初心如磬

甘為人梯矢志不渝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幫助他人實現價值”。這句話是福州十八中語文老師陳彥的座右銘。

參加工作後不久,陳彥便發現自己時常腿疼,後被确診為雙側無菌性股骨頭壞死。受限于諸多因素,他沒有選擇手術治療。在随後的近10年時間裡,他一邊積極治療,一邊忍受着不斷加劇的疼痛堅持工作,直至幾乎不能行走。但是,他幾乎沒有因病請過假,并堅持站立授課。

教書21年,陳彥始終将“育人”列在首位,常年堅持在高三教學。在他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可以聽到激情澎湃的誦讀,可以聽到溫文爾雅的叙述,可以聽到聲情并茂的念白,還可以聽到頗具韻味的唱腔……

克服病痛的侵擾,陳彥逐步成長為福州市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福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并獲評福州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産黨員、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1

陳彥在批改作業。

與陳彥一樣,甘為人梯的還有福州市烏山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李凰。她借助科技的翅膀,跨越山海,為偏遠地區的孩子播撒希望的種子。

“我想去西部支教,去甯夏!”2020年,結束龍津小學輪崗後,李凰作出了一個決定。這并不是臨時起意,要去山區支教的種子一直根植在李凰心中。“被學生記着并感恩着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李凰說,因為父親是一名受鄉村學生愛戴的老師,她有了“教師夢”“支教夢”。

在甯夏,李凰主動對接銀行,為閩小的孩子們捐贈護手霜;對接福州的小學,促成捐贈、幫扶活動;帶領甯夏的孩子參加福建省少兒電視台“六一”晚會錄制。在她的信息技術課上,甯夏的孩子們接觸到小鎮之外的廣闊世界。

從甯夏回來,她又報名去永泰縣梧桐中小學支教。在永泰支教的一年,她每天下課就與學生談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李凰的支教之路還在繼續,“雖然我無法決定我人生的長度,但可以讓人生更有寬度。”李凰說。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2

李凰和孩子們合影。

一開始,楊福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星星的孩子”喜愛的“楊爺爺”。在教育生涯的前20多年,他一直在普通學校任教。2012年,福州市創辦全國教育系統内第一所以孤獨症兒童為專門招生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福州市星語學校,楊福身負重托,擔任該校校長。

從普通校轉到特教校,如何讓自己迅速成長,做好孤獨症兒童的教育?楊福和其他的老師拼命研讀國内外近百部孤獨症相關書籍,2年内走訪30多所特教學校、孤獨症機構,一年參加40多場學習培訓……在楊福的帶領下,學校從硬件到軟件,從環境布置到校園文化建設,從課程設置到教具準備,從教師的專業思想培養到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在短短的一年裡雛形已現。

對于孤獨症兒童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于社會的适應性。在星語學校,有一套楊福帶領着團隊研究出來的“孤獨症學校生态化教育模式”的課程系統。模拟公交站7個、紅綠燈路口1個、銀行1個、超市1個……在這套系統中,學生的社會适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不斷提升,證明了孤獨症學校的集體教學不僅可行而且有效。

談及接手星語學校的初心,楊福說:“當我深入了解這個群體時,他們的艱辛與不易深深觸動了我。我是黨員,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我說服了家人,義無反顧開始了我的特教生涯。”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3

楊福和孩子們在一起。

26年的職教生涯,福州旅遊職業中專學校的教師江麗容诠釋了“我不是無所不能,但是我竭盡所能”。

多年來,江麗容的課深受學生的喜歡。她打破傳統的理論授課,将複雜的專業教學内容簡單化、實踐化、生活化,主講的《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是福州旅遊職專的“王牌”課程,還成了福建省首批中等職業學校特色課程、福建省首批在線開放課程。

江麗容還是學生的貼心人、引路人。學生對未來感到迷茫,她主動和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想法;學生需要聯系自己,在擔任實習帶隊總負責人的十年裡,她的手機每天24小時開機;學生開始找工作,她主動與企事業單位聯系,為他們尋找合适的崗位……

忙碌的工作擋不住江麗容一顆不斷學習進步的赤誠之心。江麗容相繼獲取國家職業資格餐廳服務員(高級技師及高級考評員)、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等證書。對她而言,家長、學生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暖心的話,都是最大的饋贈。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4

江麗榮(左一)指導學生。

他們胸懷大愛

将希望播撒在廣袤鄉村

“我愛這裡的娃娃,他們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我期望他們長大了有出息。”這是福清市城頭南田小學語文老師張愛梅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南田小學地處偏遠山區,條件艱苦,張愛梅紮根這裡近20年,決心要把他的山區教育事業進行到底。

張愛梅不是沒有過離開南田小學的機會。1992年,高考落榜的張愛梅在福清市城頭南田小學的其中一個教學點代課。四年後,張愛梅考取師範。在師範進修後,他重新回到當年的教學點上課,此後便以校為家,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

2013年底,不幸降臨,張愛梅病倒了,後經檢查确診為淋巴癌。曆時一年兩個月多治療,曆經13個療程,2015年5月張愛梅出院了。返校後,張愛梅主動承擔中高年級語文課程,他說,他不想錯過一節課,不想落下一個學生。

在南田小學,張愛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愛着每一個孩子。學校課桌椅、掃把畚鬥壞了,廁所堵了,沒有經費請人維修,他就當起了木匠和泥水匠;美化校園沒經費,他就當起花匠,栽花種草;學校沒有自來水,張愛梅和校長與相關部門溝通,争取打機井資金。

2019年,張愛梅還動員同為教師的妻子到南田小學任教,妻子同意了。張愛梅始終堅信,“鄉村孩子們同樣需要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引導他們走出大山。”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5

張愛梅在上課中。

同樣在鄉村默默耕耘的還有連江縣透堡中學化學老師莊珍欽。22年,她以滿腔熱情投入革命老區教育事業,引領孩子們遨遊化學的海洋,也成就了自己鄉村執教的精彩人生。

每年莊珍欽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化學課,無論是在片區、縣區還是市區組織的大小考試中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從2015至2021連續六年“一檢”“二檢”全縣公立校第一;連續六年中考化學成績位居公立校第一,并遙遙領先于第二名。這樣的教學成績,對于一所農村學校來說來之不易。

22年的教學工作,她深究學科特點,探索教學規律,針對農村學生的學習特點,用學生喜愛的方式深入淺出地教學。她另辟蹊徑,通過“親愛你别碰”(氫氦锂铍硼)等風趣幽默的口訣,激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在學校僅有一名化學教師的情況下,她凡事都親力親為。一節課花上好幾天進行準備;花數小時準備器材、配制溶液、反複進行課前實驗演練;記住年段兩百多名學生的名字,在辦公室和宿舍準備茶壺和水杯,随時準備接受學生的求助……

“縣城的老師那麼多,不差一個化學老師或校領導,但是透堡隻有我一個化學老師。”莊珍欽紮根鄉村教育的心如松柏般堅定。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6

莊珍欽(右)和學生們。

18歲,從福州幼師畢業的王歡來到亭江中心幼兒園,當時的幼兒園還是一所條件簡陋的農村老園,中午孩子們沒有午睡的地方,戶外場地隻有一百多平方米,做早操時每個角落都站滿了孩子……雖然條件艱苦,但王歡還是留下來了,而且一待就是26年。

在王歡還是教壇新人時,開創了亭江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新模式;成為幼教骨幹後,她精心鑽研業務,主持的課題研究成果曾獲福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走上管理崗位後,她身兼多職,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被評為“福州市教育先進工作者”。

不止于此。亭江是著名僑鄉,這裡的許多孩子嬰兒時期抱回國内撫養,五六歲之後再到國外生活。怎樣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留下對祖國的深深烙印?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深思熟慮後,2011年王歡提出“濃濃中國情,伴我世界行”的辦園思路,并帶領教師實施。

帶着孩子們走遍家鄉的大街小巷,參觀家鄉的特色建築,開辦圖片展“祖國山河多秀美”……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巧妙地融合各類型的活動,王歡建議的“濃濃中國情,伴我世界行”這一辦園思路得到認可和有效實踐,園内先後有2000多名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這些孩子在出國之後常常念叨着要回到祖國。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7

王歡在教學中。

他們守正創新

立德樹人有了新高度

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陳東是學生心中的“超人氣老師”,被學生們稱為“東哥”;他的思政課“擡頭率”越來越高,選修課也被稱為“秒殺”課程……

思政課枯燥嗎?如果問陳東的學生,得到的一定是否定的答案。陳東的課堂有很多故事可以聽,他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好評,時常有不同院系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跑來“蹭”他的課。有同學甚至連續兩學期選修陳東的課,把同樣的内容聽了兩遍。

陳東的思政課走出了課堂。從去年暑期開始,他就帶領着學生跟随的足迹,前往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園、武夷山市朱子園,三明市俞邦鎮夏茅村、常口鎮将樂村、萬壽岩考古遺址等十多個地方。陳東說,接下來會繼續帶着學生走遍閩山閩水。

把枯燥的理論講活,要講學生所想,做學生的“知心人”。他時常到宿舍與學生聊天,或與學生一起在食堂吃飯,了解學生希望通過這門課解決什麼問題、學到什麼知識。他走出校門,訪問企業、校友,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與素質的要求,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在陳東的帶領下,學生遊走八閩大地體悟新思想。在章盛智的帶領下,學生在8米長的福船“吉祥号”上感受到了中國人“向海圖強”的精神傳承。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8

陳東帶領學生外出社會實踐。

章盛智是福州八中勞動教育中心組長,20餘年來,他不忘創新緻遠,執着實現通用技術和勞動教育課程應有的特色和教育價值最大化,堅守“勞動最光榮”的傳統價值觀念。

去年3月,章盛智開設了《福船建造》選修課。曆時3個月,他帶領同學們研讀福船圖紙、制作縮微零件模型、模拟小型福船組裝,演練熟悉工具使用和建造組裝過程……随着桅杆立起,這艘8米長的福船“吉祥号”圓滿完成。

在造船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電刨、電動曲線鋸、氣釘槍、船釘鑽、鑿等工具的規範使用,還提升了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及物化能力等核心素養。“勞動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出力流汗!”章盛智老師始終堅持這樣的觀點,“通過動手實踐勞動,學生不僅對造船的核心技術‘水密隔艙技術’有了深刻認知,同時也傳承着古代工匠精神。”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9

章盛智帶領學生完成福船“吉祥号”制作。

青春的華章,須報以青春之歌。福州第十一中學教師徐珍穎組建了福州市第一支共青團合唱團——竹音合唱團,用音樂凝聚青年,打造思政德育美育特色育人陣地。

建團3年多的時光裡,徐珍穎培養了零基礎合唱團員200多名,輻射帶領學校6000多人次參加合唱活動,在中國國際合唱節、福建省音樂舞蹈節、福建省中小學生藝術節等國家省市各級重要合唱比賽中,榮獲金銀獎10多項。同事、家長都說,經過音樂雕琢的孩子,眼裡都格外明亮有光彩。

她通過合唱來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建黨百年之際,她指揮合唱團在福建大劇院唱響《從七月開始》,以藝術之美傳承黨史之光。為慶祝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她精心策劃推出了原創合唱歌曲MV《最美的樣子》,将福建青年的青春之聲傳遍了全國各地。她通過合唱來堅定學生的愛國愛鄉情懷……在徐珍穎那裡,竹音合唱團成為以美潤德、以文化人最好的載體。(記者 謝薇 馮雪珠/文市教育局供圖)

教師節緻敬教師(教師節特刊緻敬)10

徐珍穎指導學生彈鋼琴。

來源:福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