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到處去拜年啊,煩死了。”這是我家孩子跟我的抱怨 ,想想我們小時候過年多熱鬧,天天盼着去拜年,現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甯願呆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去拜年。
我跟孩子說:“新年去拜年是中國從古至今都有的習俗,也是聯絡親情的方式,我們都應該去給長輩親人拜年,有特殊的情況,比如說2020年疫情下,不去拜年是可以的,但我們可以電話拜年。”
孩子聽後說:“我知道了,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會這樣說了。”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去拜年時不僅要帶上禮品,見面時還得說吉祥話 ,而主家人會先倒一杯茶,再拿出準備好的零食(花生、瓜子、餅幹、橘子、蘋果……),随後還會煮上一碗香噴噴的面條。
去拜年時我們還會穿上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會把自己拾掇的幹幹淨淨。帶着孩子去拜年的,主人家會給孩子包上紅包,當然,人家來我們家拜年的,我們也會給人家孩子包紅包。
大年初一出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說句“新年好” ,這是對人家最美好的祝福。
随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絡拜年等。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