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熊玲講恐懼心理

熊玲講恐懼心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11:37:54

熊玲講恐懼心理(為什麼有時候腦袋裡會閃過一些不好的念頭)1

常常聽到一些來訪者說:我知道不該反複想亂七八糟的事,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為什麼我腦袋裡總是冒出一些不好的念頭。

現象看,他們鑽進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即陷入“我知道不該反複想亂七八糟的事,但是控制不住要想”“為什麼我總是冒出不好的念頭”等的痛苦,且整天跟這些想法作對,欲從思維裡消除那些不好的觀念。

20歲的大學生晨晨被他的強迫想象“魔鬼野獸××,必須殺死××”折磨了五年,也與這一想法鬥争了五年,他說決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念頭。這個××是他決不可殺的長輩,但不管殺誰都要不得呀,所以對這一想法他必須要抵制。

表層上是這一觀念和反複想這一觀念在折磨他,使他痛苦。他并不很清楚,是什麼使他形成了這樣的強迫怪念?任何頑固觀念或習慣形成的背後,是有曆史淵源的。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而患者之所以痛苦的深層次東西,往往就在他們的症狀或夢裡面。

從晨晨的症狀看,那個他必須抵制的思維很直白說明幾點:

①他有仇人,這個仇家是他的重要關系人,并給他過某種傷害;②其傷害的程度較重,以緻他産生有強烈的憤怒和野心勃勃的殺機;③他受某種力量的控制(多屬于倫理道德),壓抑了複仇或殺人沖動。一般說來,傷害或挫折并不必然是一種隐患或災難,它是否會制造創傷性情結,取決于一個人的個性态度和應對能力。面對傷害于我的事件或人,如果能外向性表達自衛還擊,或事後做一些補償性工作(外向表達受傷害的感覺和不滿)等,都是及時而合理處理了憤怒的做法。

看得出,晨晨自身存在矛盾個性或矛盾需求,他既有洩恨的攻擊需要,又有做善良人(倫理道德需要)或避免懲罰的需要。若要滿足後者,他就必須壓抑攻擊需要。一般這樣的人在面對傷害性事件時内心充滿了矛盾與沖突,做選擇進退兩難。而持續的沖突本身又是一種痛苦,為緩解痛苦,又隻好采取壓抑痛苦。所以晨晨解決沖突的策略,最多隻能在心裡刻骨仇恨他不滿的人,在思想裡千萬遍咒罵那人是魔鬼是野獸,在腦海裡不斷幻想殺死了那人千萬次。因此說,晨晨的強迫思維症狀,隻是他長期壓抑不相容欲望的結果,也即真正的病魔,是他内心深處不一緻的觀念和不能協調的願望沖突在強迫他受苦。

熊玲講恐懼心理(為什麼有時候腦袋裡會閃過一些不好的念頭)2

強迫性思維是強迫症的基本表現。強迫性患者總是在和自己的強迫觀念作鬥争:“我努力使自己不去想那些事情,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其實,他并不知道,這種鬥争帶來的神經和精神緊張,恰恰加劇了強迫觀念的力量。高壓導緻反高壓,他越是強烈地排除某觀念,這一觀念就變得越強烈,越不可能忍受和不可排除。你強迫自己消滅它,它不但沒消滅反而被強化了。因此解除痛苦的關鍵是,當事者要理解真正強迫你的是自己内心的控制而非強迫症狀,要明白強迫症狀僅是一種表象是結果,真要消除症狀,就必須正視症狀背後隐形控制的東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