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唐氏綜合征患兒欣欣(化名)在比賽中拼接積木模型。新華社記者 邰思聰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倪元錦、林苗苗)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綜合征日。近年來,随着中國婚育年齡的逐漸推遲,以及“二孩”政策放開等因素,高齡孕婦比例增加,這增加了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
随着科技的進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很多企業、機構開始提供無創DNA檢測等更有效的産前篩查手段,幫助孕婦預防胎兒出生缺陷。
有數據估計,目前全球接受無創DNA篩查的孕婦,約4成來自中國。
唐氏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之一,又被稱為“先天愚型”或“21-三體綜合征”,是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導緻的疾病,發病率約為1/700至1/800,目前尚無治療方法,産前篩查和産前診斷是主要的預防手段。
唐氏綜合征患者有眼距寬、眼裂小、鼻根低平等特殊面容,随着年齡增長,其智能低下通常會表現得日益明顯。不僅如此,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比如先天性心髒病、免疫功能低下,經常易患各種感染。
“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有很多種,相比于胎兒第18号或第13号染色體三體,第21号染色體三體胎兒的自然流産率較低、超聲能觀察到的胎兒畸形更不明顯,因此危害性更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産科副主任醫師孫笑介紹。
“唐氏綜合征是偶發疾病,常常發生在正常父母的孩子身上。”北京婦産醫院主任醫師鄒麗穎說,通過抽血進行唐氏篩查是檢查唐氏兒有效的方法,因此建議每一位孕婦都進行唐氏篩查。
一些醫學專家表示,随着孕婦的年齡增大,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随之增加,35歲以上的孕婦需格外注意。不過,觀察發現臨床上約80%左右的唐氏兒是由年紀較輕的産婦分娩的,因此年輕也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輕心。
“對于高齡(年齡大于等于35歲)以及有過唐氏兒史的孕媽媽,由于唐氏綜合征發生率更高,故不建議做唐氏篩查,而建議直接進行産前診斷。”鄒麗穎說。
孫笑介紹,随着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無創DNA檢測在中國日益普及,其準确度高于唐氏篩查。不過專家也表示,無創DNA檢測仍隻是篩查方法,尤其對高風險人群來說,不能完全替代羊水穿刺或絨毛穿刺等有創的産前診斷手段。
“穿刺手術的診斷準确度極高,但因為存在侵入性,确實有造成流産的一定風險。孕婦在整個産檢過程中,采用哪些檢測手段,以及最終是否保留胎兒,應參照醫生的具體建議,權衡風險收益。”孫笑介紹。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