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翻譯】
【楊伯峻】孔子說:“(人是各種各樣的,人的錯誤也是各種各樣的。)什麼樣的錯誤就是由什麼樣的人犯的。仔細考察某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式的人了。”
【李澤厚】孔子說:“人犯錯誤,各有種類。觀察他的錯誤,就知道他是哪種人了。”
【錢 穆】先生說:“人的過失,各分黨類。隻觀其人之過失處,便知其人心中仁的分數了。”
【夜辰心得】
人之過也,各于其黨。這個黨,一說指類别。各種各樣的人,所犯的錯誤也是各種各樣的。觀過,斯知仁矣。看到他犯的錯誤,也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了。這個應該好理解,比如看到一個人對父母的惡劣态度,那我們就知道他肯定不會有仁厚之心。看到一個人貪污公款,那他肯定是貪婪之人。不過,這好像也太籠統了點。如果一個人貪污,是為了給妻兒看病,那這能是貪婪嗎?而且,為什麼是看過錯才知仁呢?看優點難道不能知仁嗎?看到一個人對父母孝順,這樣不能知仁嗎?有些想不通。
李澤厚先生的解釋是,大概優點美德常常普遍相同,而恰恰是缺點、錯誤才能反映出個體人格特征吧!
錢穆解釋,隻觀其人之過失處,便知其人心中仁的分數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看人之過失,就能探到仁的最低分數,而優點隻能代表最高能達到多少。
黨,另一說指鄉黨、朋黨。看到一個人的過錯,就知道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有着什麼樣的社會關系。王侯将相犯的錯誤,與老百姓犯的錯誤,肯定不在一個層面。正如,貴族階層的人不會不識字,窮人家的孩子不會浪費糧食。
還有一種解釋,“觀過,斯知仁矣”。知道誰的仁呢?是知道自己的仁。比如,我看到一個農民念錯字,看到他的過錯是譏笑還是體諒呢?這反映出我的仁的分數值來。孔安國批注“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過,當恕而勿責之。觀過,使賢愚各當其所,則為仁矣。”他說,小人不可能有君子的行為,這不是小人的過錯,應該理解寬恕而不是責備。意思是,小人隻能幹小人應該幹的事,君子隻能幹君子應該幹的事。是雞,就去吃蟲子。是狗,就去啃骨頭。這是本性使然。看到雞不會啃骨頭,我們應該理解寬恕,而不是去責備。放在動物身上,好像很好理解。可一到現實的人身上,人人都會犯這個錯誤。比如,知道朋友很吝啬,卻天天責備他不大方。娶了個公主,又埋怨她不會過日子。所以,使賢愚各當其所,這就是仁厚。
鐘博士說,“于過中求仁”,這體現了孔夫子的慈悲。程子說,“人之過也,各于其類。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過于愛,小人過于忍。”君子和小人都會犯錯誤,隻是錯誤不一樣。君子的過錯在于對人過于厚和愛,而小人則對人過于薄和忍。比如,看到毛毛蟲要化繭成蝶太辛苦,幫一把,結果害死了。還有拔苗助長。這是典型的好心辦壞事。從過失裡,可以看到仁心。
多種多樣的解釋,每一種都有其道理,自行領悟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