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2 23:49:08

老子《道德經》有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這句話其實用在詩詞中,也是恰當的。好的詩詞,并不一定要和《長恨歌》、《琵琶行》、《離騷》一樣,它可以是極簡的,這一點詩佛王維曾用一首首20字小詩證明了。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不但字意簡單單明了,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詩名《敕勒歌》。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小學二年級的詩)1

這是一首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民歌,收錄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目前入了小學二年級課本,成為了小學生必背詩歌之一。但就是這樣一首詩,卻同時引起了文學、史學和語言學家的興趣,在學術界對它的研究從未停止過,但曆經幾十年卻仍沒徹底搞明白。這又是為什麼?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小學二年級的詩)2

1.文學家為詩本身着迷

文學家對這首詩的興趣點,自然是在詩本身。因為是民歌,讀起來自然就和唱一樣,既有節奏又優美,而這首詩正是早期民歌中的佳作。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北國草原風光。首句“敕勒川,陰山下”開篇就不凡,短短6個字簡潔幹脆,為我們帶來一片開闊的壯景,高亢而有力。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小學二年級的詩)3

第二句則是将天與野對比而寫,天是廣闊的,原野也是一望無際的,天如穹廬般蓋着四野。最後一句疊用兩組形容詞,回環反複,充滿着感。而“風吹草低見牛羊”更可謂神來之筆,這個“見”字很多人經常讀錯,“見”通“現”。風吹低了野草,人們才發現草原中的牛羊。這一處點晴之筆,為全詩注入了生機和靈動。好一幅壯闊的草原美景!

但是問題來了,作者是誰?目前有的專家認為是北齊皇帝高歡所作,有的認為是名将斛律金之子斛律光所作,尚無定論。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小學二年級的詩)4

2.史學家對作者和詩背後的北方遊牧感興趣

這首詩寫成于5世紀中後期,史書對那時候的記載并不多,特别是對北方遊牧民族我們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而史書中關于這首詩的記載就像一個窗口,引起了史學家的興趣。

這首詩首次被提及是在唐代李延壽《北史》中,書中提到:1473年前,北齊皇帝高歡親征西魏,當時共有10萬精兵,卻中了對方埋伏,折兵半數以上。當時軍中人心不穩,更有謠言稱高歡已是重傷不治。為破謠言,高歡便在軍中辦了次酒宴,招大将前來,并讓親信斛律金當衆唱了這首《敕勒歌》,因此詩後來軍心大振。所以這首詩其實更像是一首嘹亮的戰曲,遊牧民族通過對草原的贊美,抒寫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但令史學家不解的是,這場親征後來的結果如何,目前學者們正結合同時期的不少作品來研究。

小學生二年級應該學哪首詩(小學二年級的詩)5

3. 語言學家認為翻譯這首詩之人是高手

很顯然這首詩當時是用遊牧當地的語言寫的,但最後出現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是漢字,那麼原文是怎樣,譯者又是誰?這讓語言學家頗為疑惑。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能将全詩譯得這麼美,顯然這是一位翻譯高手。

一種再簡單不過的古詩,卻同時引起了文、史,語言學家的興趣,最重要的是研究了幾十年仍沒研究透,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漢字的博大精深。不過小朋友們倒是無所謂這些,他們在這首1500年前的經典,隻要能感受到草原之美,文字之美就夠了。大家覺得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