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視頻記者 陳文進 通訊員 張鑫焱
李軍慶,濟南第七中學退休教師,今年66歲。他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一直喜歡收藏文玩。2003年他在網絡上進入一個中國古兵器收藏論壇,各種精美的中國古代兵器映入眼簾,瞬間颠覆了李軍慶對中國傳統兵器的認知,他一下就喜歡上了,就此進入中國古兵器收藏領域,成為濟南市最早的古兵器收藏者之一。
在收藏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鏽蝕或損壞嚴重的古兵器,如何修複它們成了不少藏家共同面臨的難題。李軍慶上中學的時候接觸過木工,動手能力強,他開始嘗試着自己修複。經過十幾年的潛心摸索實踐,他已經修複了數百件中國古代兵器。
目前,中國古兵器修複技藝在國内是個相當小衆的門類,李軍慶了解到從事此業的,全國不超過10人。因為古兵器修複難度相當大,在工藝上要兼通金工和木工,其中僅金工方面就要精通钣金、焊接、錾刻等傳統工藝。李軍慶修複的原則是盡量做到修舊如舊,體現出古兵器的韻味來。如遇到損壞特别嚴重的,他也力求做到樣式、紋飾與古兵器的年代和所在地域一緻,他選用的紋飾全部有出處,沒有一件是自己臆造出來的。
更難得的是,經過十幾個寒暑的鑽研,他成功複原了已有2000餘年曆史的中國傳統鋄金銀工藝。鋄金銀金屬工藝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至清代皇宮裡還有專擅此藝的匠人,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此項工藝失傳。
李軍慶成功複原這一傳統工藝後,在各界引起不小的關注,不僅藏家和博物館專家找到他尋求合作,山東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高校先後邀請他給大學生們講課,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技藝和工匠精神帶進大學校園。
在李軍慶眼裡,他接觸的每一件中國古代兵器都留有時代的印記,有的還能根據古兵器遺留的文字、紋飾等信息,了解到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和故事。
當日報紙版面欣賞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