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秀才等于初中畢業,那是不是大學畢業就相當于古代的進士?扯淡,不說舉人,就說現在很多人都瞧不起的秀才,電視劇裡也經常貶低的秀才。
秀才,如果你一旦考上,就意味着你已經擠入了士紳階層,就有别于普通的平民百姓了,不但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還可以領朝廷的廪糧和膏火,并且不再受笞杖之刑,見到縣官也不用下跪,而且普通老百姓不能和秀才平起平坐,隻能唯秀才之容止是觀,唯秀才之言語是聽。就是蓋房子的家門也可以比平常老百姓高出三寸。
在衣着上也和老百姓有所區别,那就是衣着青衫,頭戴方巾,這個可是秀才的專屬服裝,不是老百姓想穿就能穿,不管你再有錢也不能穿,否則就逾制。
那為什麼人們老是說窮秀才呢?其實古代的秀才真不窮,比如像蘇杭地區的秀才每年可領取膳銀15兩左右,就算是陝甘地區的窮地方每人每月也可領到六鬥大米,按照明朝的物價來算的話,15兩白銀大概可買一萬一千三百多斤大米,折合現在的人民币來算的話也是兩三萬了。兩三萬雖然不多,但這是秀才的福利,之所以說秀才窮,是因為秀才不事生産,而且還有一大家子人養,所以才大多比較窘迫,但說會餓死,那倒不至于。
那麼古代的秀才好考嗎?這麼說吧!如果你二十幾歲能考中秀才就已經算是全國聞名了,十幾歲能考上秀才那就是神童級别的了,基本上也就青史留名了。四五十歲都還沒考上秀才的人一大把,多如牛毛,很多人考了一輩子也沒考上。古代考秀才要經過縣、市(州)、府三個階段,最後才能成為秀才,縣學20個名額,州學30個名額,府學40個名額,你算下一個省就那麼40來個名額,你覺得容易嗎?比起現在的考公都不知難上多少倍。
如果你要是考上了舉人,那就直接翻身了,一躍成為了同治階層了,不但你全家可以免稅,而且你還可以做官。如果做官的話一般就是個七品縣令,不做官的話憑着免稅的條件,你也會很快成為所在地的大地主,因為親戚朋友、老百姓主動或被動的依附在你的名下。那進士就更不用說了,一般直接就進朝堂了,下放最少也是個七品,幹到退休的話怎麼的也得是個三品或者四品。據明史記載,明末的秀才大概有50萬,考中進士的每年也就300人左右,錄取率萬分之六,一萬個秀才當中才錄取8個人,你能說進士等同于大學畢業?舉人等同于高中畢業?秀才等同于初中畢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