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國多地進入了“沙塵”天氣。戶外陰霾籠罩、黃沙漫天。外出行人盡管都用圍巾、帽子、口罩做好了充足的防護,然而一到室内,臉上、額前、鼻孔、耳朵裡還是粘到了不少沙土。
沙塵天氣其實自古就有,我國考古關于沙塵暴的首次發現來自于西漢時期敦煌地區出土的漢簡。關于沙塵暴的文字記錄,在古籍中也多處可見。例如:
時氣錯逆,霾霧蔽日。
——《後漢書·郎豈頁傳》
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時,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
——《晉書·天文志》
四月乙亥午甯夏洪廣堡,風霾大作,墜灰片如瓜籽,紛紛不絕,逾時而止,日将沉,作紅黃色。
——《朔方通志》
古人用“黃霧”、“飛沙”、“黑霧”、“飛沙走石”等詞語來形容沙塵天氣,也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預兆。甚至認為當君主做了違背民心、不道德的事情的時候,也會天降沙塵。
當然,在古詩詞當中,關于沙塵暴的表寫,或借沙塵天氣來比喻心情的内容也不在少數。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讀一讀、看一看吧。
詩經·邶風·終風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嚏。
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這是一首描寫婦人被仿佛玩弄嘲諷、遭到遺棄的悲慘遭遇。其中,“終風且霾”的意思是指,大風整日狂吹,陰雲漫天籠罩。通過大自然的狂風喧嚣天氣陰暗,比如丈夫喜怒無常、性格暴戾。以天氣喻人,讓讀者形象可感。
度破讷沙
唐 李益
眼見風來沙旋,經年不省草生。
莫言塞北無春,總有春來何處。
西北塞外向來是沙塵頻發的地區。唐朝時駐紮西北的将士和出使塞外的官員、詩人常常被這一代獨特的景象所影響,有的産生無限的人生感慨、有的看到了波瀾壯闊的雄渾天地、有的激發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也有的生發了濃到散不去的鄉愁……
這首詩,就是邊塞詩人李益在途徑破讷沙漠時,有感而發創作的組詩。詩人通過親身經曆的一場沙塵暴,描寫出了塞北的荒涼和廣漠。
中牟道中
宋 陳與義
其一
雨意欲成還未成,歸雲卻作伴人行。
依然壞郭中牟縣,千尺浮屠管送迎。
其二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
這組詩,寫于詩人為母親服喪三年後,入京出任太學博士的途中。因為作者即将重新踏入仕途,而且官位提升、前途光明,所以即使遇到了沙塵暴略感懊惱,但是寫出來的詩句依然是充滿了興奮和熱情的。
“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譯為怎麼樣才能夠與涼風約定,讓它不要挾帶沙塵一起來呢?和諧舒緩,又充滿了風趣幽默的情調。
所以說,即使在風塵四起的沙塵暴天氣下,古人也不都是厭煩逃避的。最重要的就是看那時那刻的心情了。
最近的沙塵天氣恐怕還将持續一段時間,大家請注意防護哦。
沙塵暴防護小貼士:
1.及時關好門窗
2.外出要戴口罩、紗巾、墨鏡等。避免沙土進入眼睛和呼吸道。
3.注意交通安全,減速慢行,謹慎駕駛。
4.強沙塵暴天氣下不宜外出,特别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非必要不出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