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官方數據顯示,2月份美元支付比例下降。今年2月全球美元支付份額下降至38.85%,下降率為1.07%。這已是今年美元支付份額的第二次下跌了。今年1月,美元在全球範圍内的支付份額從40.5%降至39.92%。
而此前歐元就曾超越美元,占據了世界第一貨币的寶座。雖然美國很快就奪回了第一的位置,但也可以看出歐元已經具有強勁趕超美元的實力了。那麼,為什麼美元在全球支付的地位越來越弱了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美元指數波動幅度過大,不利于商品交易。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響,美國經濟出現大幅衰退,美聯儲就開始大肆印鈔,向世界轉嫁經濟危機。美元指數出現大幅下跌,之後又觸底反彈,這讓很多國家覺得美元并不穩定。而歐元和人民币的走勢卻相對穩定,于是世界各國在商品交易時,就更多地使用歐元和人民币來作為結算貨币。
第二,美國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目前美國的債務規模達到了30萬億美元,遠超過GDP總額的23萬億美元,很多國家擔心美國會遲早發生債務違約,就紛紛抛售大量的美國債券,即使連持有美債的前三名,日本、中國、英國等都在大肆抛售美債,這也直接導緻了美元在全球貨币體系中所占份額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
第三,美國動不動就對一些國家實行經濟制裁,并且凍結這些國家相關人士在美國的資産,這也讓美國國家信譽受到影響,很多國家正在努力“去美元化”。比如伊朗、俄羅斯等受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在與其他國家進行石油交易時,紛紛使用歐元和人民币來作為結算貨币。舉個例子,俄羅斯同意與印度的天然氣交易将用歐元來結算。
從目前情況來看,歐元、人民币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高,而美元的地位是逐步衰退,未來美元與歐元在國際貨币體系中的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之争,将還會長期持續下去。未來歐元很有可能會超過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結算貨币。
而現今美元還是牢牢掌握着世界貨币體系中的霸主地位,歐元處于第二位置,第三、第四名分别是英鎊和日元,而人民币被列為世界第五大貨币。不過,去年12月中國人民币在支付比例排名上超過越日元,成為全球第4位,但不久又回落到第5的位置。
實際上,美元近年來在國際結算支付中的比重在逐步減少,歐元和人民币在國際結算支付中的比重卻在快速上升。這主要是美元彙率不穩定,美國債務雪球越滾越大,以及美國對外進行經濟制裁,很多受到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都要 “去美元化”。
未來歐元和美元在國際結算支付中的比重會有所反複,目前人民币在國際結算支付中的比重在2-3%之間,所以,在短期内很難進入世界前三位。不過,随着人民币國際化進程的推進,相信要不了多久,人民币将來會成為美元、歐元之後的第三大國際貨币,未來人民币國際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