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和國慶的假期,難免月餅、各種聚餐,提醒開心聚餐之餘,也别忘了注意飲食衛生,以免引發腸道傳染病!
引發腹瀉或腸胃炎的病原體很多,包括病毒或細菌都有,傳染途徑最主要是食用了‘受到病原體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能是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洩物而被傳染。
蛋類、海鮮最容易藏病菌 務必煮熟再吃!
病毒性和細菌性腸胃炎不容易分辨,症狀也可能因人而異,一般以腹瀉、惡心嘔吐為主。比如,沒有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引發沙門氏菌感染;貝類等海鮮食材容易帶有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進而引發感染,食用時務必特别注意徹底煮熟再吃。
尤其諾羅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即使沒有吃下受污染的食物,也沒有碰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洩物,仍可能因為吸入病人的飛沫而遭受感染,甚至引發集體感染。
中秋聚餐4件事 避免腸胃炎上身
往年每逢中秋節過後,腹瀉就診人次都會出現上升情形;而本周恰逢國慶和中秋,務必注意4大食品重點:
1. 購買新鮮食材,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餐盤和餐具要徹底清洗。
2. 不生食具有感染風險的食物,例如肉類、蛋類、海鮮類等。
3. 食材盡量以低溫保存,尤其野外聚餐時蚊蟲較多,保護好食材可避免細菌滋生。
4. 食物務必徹底加熱,烤到全熟再食用。
如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持續2到3天仍未改善,請盡速就醫;并且請在家休息,多喝水并補充營養。中秋假期外出時務必保持手部衛生,養成适時戴口罩的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