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0 02:26:09

橘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同屬多種橘類的果皮。因其入藥“陳久者良”,故又稱陳皮。也是中藥“六陳”之一。廣州新會地區産者為道地藥材,故又稱廣陳皮、新會皮

青皮與陳皮同為橘的果實,幼果為青皮,成熟的果皮為橘皮。因老嫩不同,功效也不同。和枳實與枳殼一樣,都是幼嫩時作用峻猛,成熟後藥效反而緩和。有生用與炒用之分。

一、橘皮、青皮的功效:

橘皮味辛而苦,性溫。歸脾、肺經。功效能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現代常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證的治療。黃元禦言:“降濁止嘔,行滞化痰,而和平條達,不至破氣而損正,行郁理氣之佳藥也。

青皮味苦而辛,性溫。歸肝、膽、胃經。功效能疏肝破氣,散結消滞。現代常用于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癖,乳癰,食積氣滞,脘腹脹痛等證的治療。

陳皮和青皮比較而言,橘皮辛散生浮,偏理脾肺氣分,長于行氣健胃,燥濕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膽氣分,兼能消積化滞。二藥一老一嫩(入藥而言)、一高一低(功效而言)、一緩一猛(藥力而言),功效與應用差異明顯,不可不知。

《湯液本草》:“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紅故名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小而青未(去)穰,殼大而黃紫色已(去)穰。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之下同意。

汪昂言:“陳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膽治低。橘之青而未黃者(為青皮)。”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古書無用青皮者,宋以後才與陳皮分用,故‘本經’隻論橘皮)主胸中瘕熱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長沙藥解》:“(橘皮)降濁陰而止嘔哕,行滞氣而瀉郁滿,善開胸膈,最掃痰涎。

《别錄》:“(橘皮)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洩,去寸白。

《本草綱目》:“(橘皮)療嘔哕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閉塞,婦人乳癰。入食料,解魚蟹毒。”“(青皮)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

《本草備要》:“(橘皮)調中快膈,導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髒,統治百病,皆取其理氣燥濕之功。”“(青皮)破滞削堅,除痰消痞。治肝氣郁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疝痛乳腫。

《本草經圖》:“(青皮)主氣滞,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珍珠囊》:“(青皮)破堅癖,散滞氣,…治左脅肝經積氣。

二、橘皮、青皮的配伍應用:

1.用于脾胃氣滞所緻的脘腹脹滿、嗳氣、惡心嘔吐等證。橘皮氣香性溫,能行能降,具有理氣運脾、調中快膈的功效。脘腹脹滿或疼痛,常配伍枳殼、木香等藥。如胃失和降,惡心嘔哕,可配伍生姜,即橘皮湯。如嘔吐而見痰熱之象,可配伍竹茹、黃連等,即溫膽湯。如肝氣乘脾所緻的腹痛洩瀉,可配伍白術、白芍、防風,即痛瀉要方。如脾胃氣虛而消化不良者,又可配伍于四君子湯之中,即異功散。如胸脅脹滿,寒熱嘔哕,心下堅痞,可配伍桔梗、半夏、枳實,即桔梗湯

2.用于濕濁中阻所緻的胸悶腹脹、納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膩,以及痰濕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氣逆等證。

汪昂言:“(陳皮)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升藥則升,降藥則降。為脾肺氣分之藥。

陳皮既能理氣,又能燥濕。配伍蒼術、厚樸、甘草,即為燥濕健脾之名方平胃散。如配伍半夏、茯苓、生姜等,即為燥濕化痰之名方二陳湯。都是當今中醫臨症最常用也最重要之方劑。

汪昂言:“(陳皮)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名二陳湯。

李東垣言:“(陳皮)有白術則補脾胃,無白術則瀉脾胃,然勿多用也。

《珍珠囊》:“(陳皮)有甘草則補肺,無甘草則瀉肺。”皆供參考。

3.用于肝氣瘀滞所緻的脅肋脹痛、乳房脹痛及疝氣疼痛等證。青皮辛散溫通,苦瀉下行,能疏肝膽,破氣滞,性較峻烈。治脅痛,常配伍柴胡、郁金等藥。治乳癰脹痛或結塊,常配伍柴胡、香附、青橘葉等藥。乳癰腫痛,常配伍瓜蒌、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等藥。若屬寒疝腹痛,可配伍烏藥、小茴香、木香等散寒理氣止痛之藥,即天台烏藥散

4.用于食積不化。青皮消積散滞之力較強。治食積氣滞、胃脘痞悶脹痛,常配伍山楂、麥芽、神曲等消導藥,即青皮丸

此外,對于氣滞血瘀所緻的癥瘕積聚及久瘧癖塊等證,常配伍三棱、莪術、郁金等破氣散結之藥。然此類中藥,攻病同時,亦損正氣,組方配伍更須考慮周全,方為穩妥。

5.橘皮與青皮二藥還可配伍應用。二藥參合,青皮入于肝、膽,行氣于左;橘皮入于脾肺,理氣于右,左升右降,升降調和,共奏疏肝和胃、理氣止痛、調中利膈之功。故凡肝氣為病,累及脾胃,症見肝胃不和,脅肋疼痛,胃脘脹痛等均可應用。

現代常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等病,凡表現為脅肋脹痛、胃脘不适者,用之均有良效。施今墨臨證處方,便習以二皮并用。常取青、陳皮炭入藥,其作用有三:一是去其辛烈傷氣之弊;二是保護胃、腸黏膜;三是止血、制酸。用法精妙,值得學習。

三、橘皮、青皮的用法用量:

二皮應用,以橘皮最為常用。即入煎劑,又常入丸散。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若治心胸中停痰宿水,劑量甚至可用至幾十克以上,如《外台》茯苓飲用法。

青皮因其開破力大,故不易大劑久服,一般入煎劑幾克即可。

汪昂言:“(橘皮)治痰咳,童便浸陋;治痰積,姜汁炒;治下焦,鹽水炒。核去皮炒用(炒橘皮之意)。”以上制法,可供參考。

四、橘皮、青皮的應用注意:

橘皮辛散溫燥,溫能助熱,故舌赤少津、内有實熱者須慎用。

青皮性烈耗氣,故氣虛體弱者當慎用。

《本草備要》:“(陳皮)多服久服,損人元氣。”“(青皮)有汗及氣虛人禁用。

李東垣言:“(青皮)有滞氣則破滞氣,無滞氣則損真氣。”此即中醫所謂“有病則病擋之,無病則人擋之”之意,亦《内經》“有故無殒,亦無殒”之意,學者當悟。

附藥:橘核、橘紅、橘葉的功效與應用

1.橘核的功效與應用:

橘核為橘的種子。性味苦平。歸肝經。功效擅長行氣散結止痛。常用于疝氣、睾丸腫痛及乳房結塊等證的治療。

2.橘紅的功效與應用:

橘皮去掉内部白色部分後,曬幹為橘紅。因其去白留紅,故而得名。性味苦辛溫。功效擅長理氣寬中,燥濕化痰。常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積不化等證而非熱象者的治療。

李東垣言:“若補脾胃,不去白(即橘皮);若理胸中肺氣,須去白(即橘紅)。”

汪昂言:“入補藥則留白(即橘皮),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即橘紅)。”

《聖濟》:“不去白(即橘紅),反生痰。

3.橘葉的功效與應用:

橘葉為橘樹之葉。性味辛苦平。歸肝經。功效擅長疏肝行氣,消腫散結。常用于脅肋作痛、乳癰、乳房結塊及癥瘕等證的治療。

~

陽光普照大地

花朵吐露芬芳

我在辛勤耕耘

蜂兒采蜜忙…

——中醫實戰筆記20.6.23夜

#中醫實戰筆記#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與應用)1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與應用)2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與應用)3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與應用)4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性味歸經(本草精荟橘皮青皮的功效與應用)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