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昆蟲的一種,蝴蝶是少有的不被人害怕的。不光如此,蝴蝶自古就是漂亮的代言詞,尤其是它們經常在花間飛舞,所以蝴蝶停留的地方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地方特别美好,香氣撲鼻。
但是我們也知道“破繭成蝶”的道理,蝴蝶是由毛毛蟲變成的,就是我們一看渾身起雞皮疙瘩的那種毛毛蟲。而這個化蝶的過程就是變态發育的過程。
變态是昆蟲常見的發育,說好聽一點叫蛻變。
什麼叫變态呢,簡單理解就是這個生物的幼年和成年個體完全不一樣,比如蝌蚪小時候是活在水裡,長大了變成兩栖動物了。你小的時候是個小嬰兒,長大了,隻是體型上有變化,物種還是人。
動物界的變态發育,是很高級的一個發育方式。這些昆蟲生下來,根本不需要有媽媽去帶,自己變成個毛毛蟲就活得可好了,慢慢自己就長大了,變成成年個體了,媽媽去哪了,不知道。
再看看我們哺乳動物,從一出生就得受到照顧,短的比如小貓小狗,貓媽媽要照顧幾個月小奶貓,人就更不用說了,你媽要照顧你得好幾年你才會自己走路。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人類也能變态發育,那就太省事了。生下來是個卵,扔花盆裡扔樓下草叢裡自己就孵化了變成小毛毛蟲了,然後你爸媽該上班上班該幹啥幹啥,過幾年一看:你長成個人了,就可以安排你上小學了。
這就是變态發育。
動物裡的變态過程有完全變态和不完全變态,大多數昆蟲都是完全變态。
完全和不完全變态有什麼區别呢,就是看它有沒有經曆蛹這個階段。我們說的作繭自縛,破繭成蝶,這個“繭”就是昆蟲變态發育過程中的蛹。
昆蟲發育大概是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幼蟲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比表現基本上是不太一緻的。
如果在成為成蟲前,經曆了“蛹”這個階段,就叫完全變态。完全變态的昆蟲大概占45%-60%,比如我們常見的蜜蜂蒼蠅蚊子飛蛾之類的,就是完全變态。
不完全變态的昆蟲比如蜻蜓、螳螂、蟋蟀、螞蚱,就沒有蛹這個階段,但是它們要經曆一個“蛻皮”過程,其實就是因為外骨骼無法随着幼蟲成長而長大。
我們平常說的蝴蝶,是指的鱗翅目下的鳳蝶總科,這個科裡的蝴蝶一共有18000多種。它們色彩斑斓,有頭部有胸部有腹部還有兩對覆蓋着鱗粉的翅膀和一對觸角。
大多數的蝴蝶都在熱帶,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曆山大鳥翼鳳蝶,雌性翅展能超過30cm。世界上最小的蝴蝶,是美國的褐小灰蝶,還不如五毛錢硬币大。
我們國家大概1200種蝴蝶,中國蝴蝶分布跟地域關系還挺大的,不過在華北地區,經常見到白色為主色的蝴蝶,趴在河邊的蘆葦杆上垂直呆着,這是因為粉蝶科的蝴蝶前腳有吸盤可以吸附在垂直的表面。
除了粉蝶科的蝴蝶,我們國家還有灰蝶、絹蝶、環蝶、斑蝶等将近20多個亞科的蝴蝶,我們這裡看到的花蝴蝶,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斑蝶科”。
蝴蝶自古以來都因為顔值非常高,一般都和一些美好的事情有關。比如愛爾蘭人們堅信,人們死亡後會幻化成蝴蝶。羅馬神話故事裡的普賽克也被描述成長着蝴蝶翅膀的美女還有我國古代有祝英台和梁山伯殉情化蝶的愛情故事。
總之在大多數人看來,蝴蝶往往都代表美好。但是除了美好的關于蝴蝶的故事,還有一些驚悚的,比如鬼蝶。
鬼蝶是存在于民間傳說中的一種生物,最早從台灣開始被記錄,被稱為災難的代表。按台灣的民間記錄,鬼蝶翅膀上的斑點都是眼睛,每拍動一下就會眨一次眼睛。每次出海的水手看到鬼蝶成群出沒,就意味着要返航或者收起帆了。因為鬼蝶的出現,意味着海上災難。
這本來就是一個都市傳說,但是後來通過人們對動物行為研究的深入,發現鬼蝶其實也是有原型的,不是憑空捏造。
在台灣和日本有一種蝴蝶,叫紫斑蝶,它們有随季節遷徙的習慣。并且,這還是蝴蝶裡為數不多的能跨海遷徙的品種。它符合鬼蝶的外形特征,它們的翅膀也有眼睛形狀的斑點,仔細看,它們的翅膀還會随着光線反射的角度不同而改變顔色,這就更符合每扇動一次翅膀就眨一下眼的描述了。
當動物逃避災難的時候,往往是成群結隊的。水手在海上看到這種蝴蝶,基本上就預示着蝴蝶已經感受到風暴的前奏了,集體避難呢,這個鬼蝶的現象和傳說,就不足為奇了。
你看每一種都市傳說中的生物,其實很多都有原型存在,我們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傳說,你會覺得很多傳說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蝴蝶雖然美麗,但卻命運坎坷。無論幼蟲時候和成蟲時候,天敵都非常多,爬行動物和鳥類就是它們最大的天敵。就算是長大成年,蝴蝶壽命往往也就是2-4個月,真的算是紅顔薄命的典範。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蝴蝶進化出了一種神奇的現象:拟态。
拟态通俗說就是僞裝,蝴蝶界有很多僞裝大師,最典型的比如枯葉蝶。就好像一片樹葉,避免被天敵發現。
蝴蝶雖然看着很好看,細胳膊細腿的,許多女孩子都想像蝴蝶那樣美麗纖細。但是不得不說一句:
蝴蝶幼蟲要吃掉自己3000倍體重的食物才能化繭成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