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

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3:52:33

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4月20日,鬥指辰,太陽将到達黃經30°附近,10:24:07,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進入到第6個節氣——谷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春光将歸去生機始蓬勃)1

滿眼滴翠春已逝夏又至

4月20日,鬥指辰,太陽将到達黃經30°附近,10:24:07,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進入到第6個節氣——谷雨。

《群芳譜》中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可見,此時多雨時節,百谷得生,百果乃登。谷雨節令即将到來的前三日,山西多地有降水,一時間枝頭柳色青,牡丹也應時開放,春色日濃。

與前幾個節氣比起來,谷雨的存在感不強,人們對其認識也大多停留在“過了谷雨,天就熱起來了”這樣的評價上,但谷雨的作用絕不僅僅是一個天氣預報的功能,在這段節氣中存在的一些民俗活動無不是古代先賢們敏銳智慧的體現。

驅邪、化煞、賞花、品茶、嘗椿芽……谷雨時節,天氣在變化、溫度在變化,這些變化之後是全新的氣象、全新的力量。

漢代的《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淨明潔也。”

明代《群芳譜》也有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後,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種生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谷雨有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鳴鸠拂其羽;三候戴勝降于桑。”

《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颉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倉颉創造了文字,驚動了天地,出現了天降粟谷,谷如雨下的奇觀。後來,人們就将這天定為“谷雨節”,作為紀念倉颉的日子。古代這一天,人們會到倉颉廟舉行祭祀活動,祈福禳災,緬懷和祭祀文字始祖倉颉。

暮春喜雨知時節

倉颉造字,天降谷雨,雖說隻是個傳說,但天上下谷子這種事還真發生過。

史書記載,公元55年即東漢建武31年間,在陳留郡一帶(今河南省開封市),傍晚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接着大雨傾盆。在降下來的雨水中,人們驚奇地發現其中混有大量的谷子。一時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反朝廷的人說天道有變;而統治者及其維護者們卻大肆宣揚是“天降瑞于大漢也”。古代傑出的哲學家王充,對“谷雨”給出了科學的解釋。王充在陳留郡天降谷雨後指出:“夫谷之雨,猶覆雲布之,亦從地起,因與疾風俱飄,參于天,集于地。人見其從天落地,則謂之天谷雨”。現代氣象科學研究,“谷雨”是龍卷風所為。龍卷風将地面的谷物卷入積雨雲中,後随着降水而落至地面。王充說的“疾風”,就是指現在的“龍卷風”。

看來谷雨得名跟天上下谷子沒啥關系,主要還是源自古人“雨生百谷”的經驗總結。谷雨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谷雨的天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雨水充沛,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民諺也多以陰晴雨來評判谷雨時節,比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清明難得晴,谷雨難為雨”。清明節往往陰雨連綿,谷雨節氣常常晴空萬裡,如果谷雨當天陰雨,就有“谷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幹土”的說法。農耕時代,春雨貴如油,如果不下雨,莊稼肯定會大量減産,甚至絕收,因此,有“谷雨不下雨,窮人賣兒女”的說法。“谷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谷雨見雨,遍地收黃金”,從這些俗語中都可以看出谷雨時節的降雨對于農業生産是何其重要。

谷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系很大。許多農作物都要趁着這個時間抓緊播種。

谷雨節氣之後,中國的北方地區,降雨量會越來越多,池塘裡的浮萍開始生長,生出一片片翠綠來。布谷鳥也開聲鳴叫了,提醒大家,播種的季節到了。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采桑養蠶織布縫衣的工作,又開始了。

天香國色花正濃

谷雨節氣,最值得一提的活動就是賞牡丹。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周敦頤的《愛蓮說》就說明了自唐代以來,牡丹已成為了唐人最喜愛的花。“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富貴花。谷雨時節賞牡丹的習俗至少已綿延千年,在東晉顧恺之的畫作《洛神賦》中,就已經出現了賞牡丹的場景。

4月15日,在省城文瀛公園的花圃中忙着除草的李師傅說,受疫情影響,公園下午要閉園,他擔心遊客要錯過牡丹花的花期了,那天公園裡的牡丹已有三五朵綻開。18日一早,公園正常開放了,一時間消息就在周邊的居民區裡四散傳播開,很快遊人便陸陸續續多了起來。公園西南角的牡丹兩日不見,已經開了幾十朵,早有攝影愛好者端着照相機來來回回找角度。到了上午十點左右,公園牡丹花圃前已經圍了不少遊客,一位熱心的市民正在跟周圍人聊着牡丹的那點事。“牡丹品種多着呢,而且牡丹渾身都是寶,花、枝、根都能入藥,現在聽說牡丹籽還能榨油。”說者盡興,聽者受益。

那麼古人賞牡丹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古人賞花有幾個指标是一定要品評的,比如:觀“色”、聞“香”、品“姿”、賞“韻”……

那麼何種“色”最為人所樂道呢?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麼你可知“國色”是什麼色?

當年,隋炀帝楊廣“辟地二百裡為西苑”,向全國诏獻花卉。據唐佚名筆記《海山記》:“易州進二十四相牡丹:赭紅、赭木、坯紅、淺紅、飛來紅……”大多是紅牡丹。古人所欣賞的紅色并非純紅,而以粉中帶紅為佳,“粉紅”色系中,又以“桃紅”為古代女性最愛。除了桃花,古人還喜歡粉紅系列中的“杏紅”“梅紅”。劉禹錫所說的“國色”,便是紅色,這也就不難明白“中國紅”為何是最愛,因為它是我們基因中烙下的審美。花之香至極品,則被稱為“天香”,牡丹香、梅香、桂香等花香,都曾被稱作“天香”。明代張謙德《瓶花譜·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九品,其中第一品有9種,蘭花為一品之首,後面依次為牡丹、梅、細葉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陽。賞花除了色與香,還要看花之姿韻,用清朝畫家松年的觀點來說,叫“花以勢為第一”。看過花姿,再品花韻,花韻乃花之品質。欣賞花韻,就是看花之象征。古人品花韻有:梅标清骨,桃有羞靥,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蘭挺幽芳,水仙冰肌玉骨,而牡丹便是國色天香第一枝,有花中富貴者之說。

在山西賞牡丹,不僅要品色、品香、品勢、品韻,還有一項指标也是冠絕全國,那就是品曆史。臨汾古縣的白牡丹有1300多年的曆史,長治潞城市翟店鎮南舍村的牡丹源自宋代,長治市長子縣東南慈林鎮法興寺的牡丹傳說是唐高宗所贈,陵川市“西溪牡丹”是古陵川八景之一,當地有“洛陽牡丹甲天下,西溪牡丹冠洛陽”之說……

北國開采雨前茶

“清明見芽,谷雨見茶”,清明時茶樹生出嫩綠的小芽,那時采摘的茶葉稱明前茶。芽葉嫩小,産量低。待到谷雨,小芽長成鮮葉,品質上乘,便于加工采摘,味美形佳,為茶中上品。此時正是采茶、制茶、交易的好時節。

都說茶是南方嘉木,北國無茶。卻不知在春光明媚的中條山裡,茶農們也正忙着采茶、炒茶。“南茶北移”的項目在1958年就由中國農科院列為課題,開始了在山東日照一帶種植。到2000年之後開始在山西夏縣、垣曲一帶的中條山中進行種植。

4月7日,在垣曲縣新城鎮瓦舍村的茶園開始采摘了,張麗麗是這片茶園的主人,2008年,她将西湖龍井43号種植在這裡,十多年過去了,茶園已經一片欣欣向榮。不過張麗麗說,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當地要喝到明前茶是不行的,當地采茶時間要比南方晚20-40天。明前茶趕不上,并不代表喝不到好茶,山西晉南一帶的雨前茶便堪比南方的明前茶。這幾日,春光大好,又有了雨水的滋養,茶園裡的嫩葉呼呼地往外冒,工人們都緊張地在園子裡采茶,生産車間也被茶香氤氲着。

“喜歡茶,喜歡了解采茶、制茶的人這幾天就可以跟着我們體驗一番。”張麗麗在她的朋友圈裡發出了邀請,“谷雨谷雨,采茶對雨,這個時節所采制的春茶叫做‘谷雨茶’,是上等茶,茶色澤翠綠,香氣怡人,喝這樣的茶可以清火,明目,有利于身體健康。”所以谷雨時節,三晉大地也有“谷雨茶”可品,又是别一樣的清香。

滅蟲除草保康甯

谷雨以後氣候明顯轉熱,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這時田間地頭的除蟲工作也要開始了。過去,農人們在田裡忙着滅蟲,還不忘在家裡張貼一張谷雨帖,以求驅蟲納吉。

我省民俗學研究者段改芳介紹,谷雨帖,屬年畫的一種,一般上面會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等形象或道教符咒,有的還附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符咒。段改芳說:“過去不少房子的建築用料(如土牆、土炕等),也給了毒蟲們藏身的空間,造成了人們受到蜇咬的危險。”所以民間到了“谷雨三月中”的時節,就有了“禁蠍”的習俗。家裡的牆貼上有符咒的年畫,這些紙符俗稱“谷雨帖”,畫上一般是畫一把剪住蠍子的剪刀,比較講究的,上面會繪上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等形象,四角再書寫上“八威吐毒”四個字,壓蠍符上同時書有咒:“谷雨日,谷雨晨,奉請谷雨大将軍;茶三盞,酒三巡,送蠍千裡化為塵”諸如此類的文字。“這種符咒除蟲的秘密主要就在寫‘壓蠍符’時所用的顔料上,過去寫這種符咒用的都是朱砂,朱砂是傳統解毒中藥,在傳統文化中還有辟邪之說,人們就是利用朱砂的功效來對付蠍毒,年畫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安慰。”書寫禁蠍符的紙要用黃紙,谷雨過後,人們會把咒符從牆上揭下來,拿到院子裡用火燒掉,據說這一年裡就會相安無事了。

如今土屋已經幾乎絕迹,城市裡的房屋基本是以水泥作為澆築和塗抹的材料,蠍子毒蟲也沒有了藏身之處,谷雨帖自然也沒有了市場,這一習俗也就消失了。

細嚼慢咽不長胖

古人品茶也罷,賞花也罷,看似是無關痛癢的風雅之事,其背後無不蘊含着健康養生之法。

暮春氣候複雜,人體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随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尤其一夜春眠之後,人體内水分消耗較多。飲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洩,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而适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故而谷雨時節有了品茶的講究,既滿足了身體需求,也提升了生活品位。

《黃帝内經》有雲:“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寄治十八日。”這段話是說,每到四季季末的十八日均由脾所主,也就是脾的旺盛期。脾旺,就是脾的功能在變強,食欲大增,運化能力也變強,這時候你會特别容易餓,忍不住多吃。這個時候,脾胃運化,吸收食物的能力都在增強,這是好事。但如果你比往常吃得多,脾胃幹的活就多,它的能力增強相當于沒有體現,一下子沒忍住,超乎能力,吃多了又消化不動,堆起來還會長胖。這個時候就要講究細嚼慢咽,讓食物在口腔裡得到充分咀嚼,這樣會分泌更多的唾液澱粉酶,更好地包裹食物,幫助分解。嘴巴為脾胃省勁兒了,脾胃再去消化,就更容易将吃下去的水谷精微充分轉化出更多的氣血,被人體吸收利用,也就不容易餓了。

谷雨節氣,雨生百谷,下雨的日子多了起來,人容易被濕氣困擾,如果吃得多,人就會變得懶懶的,變成又濕又腫的胖子。過了谷雨意味着春季快過去了,夏天即将來臨,夏天以炎熱潮濕天氣為主,此時應根據個人體質,可适當多吃健脾胃、祛濕的食物,為入夏打基礎。谷雨氣候濕潤,陰雨連綿,人的精神容易疲憊,煩躁不安,極易激怒,适宜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谷類食物,谷類食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被稱為是“快樂的維生素”,可調節人的情緒。

在谷雨時節,還講究吃香椿,此時北方的香椿芽是滋味最濃郁的時候。

谷雨,喝春茶、吃香椿,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能單純的隻是從飽口福的層面去理解。香椿、新茶皆是這個時節的新生之物,新生力量,是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不僅可以清火驅邪、增強免疫力,還可以為生活注入一股“清新”的生機勃勃的能量。

山西晚報記者 李雅麗

(責編:candy)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