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州市動物數量

廣州市動物數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4:30:53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蘇瑩

一個地級市存在多少外來物種?

2019年,遼甯丹東市生态環境局和遼東學院農學院院長張彥文博士團隊合作,對丹東市外來物種進行了調查與評估,曆時三年,最終排查到丹東市已有外來植物72種,隸屬25科;外來入侵動物18種,外來入侵微生物物種7種。

今年59歲的張彥文是土生土長的遼甯丹東人。2010年成為丹東地區唯一一位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摸清這些外來物種的基本情況後,在張彥文的指導下,丹東市建立了地區危害較大外來入侵物種和重點防控入侵物種名單。

廣州市動物數量(一個地級市存在多少外來物種)1

學者張彥文,遼東學院農學院院長、農業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繁殖生态學研究。受訪者 供圖

摸清的名單,該如何對外入侵來物種進行有效防治?近期,張彥文也關注到了近期河南汝州鳄雀鳝事件。9月5日,張彥文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這是一次很好的向公衆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機會。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問題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隻能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

區分“外來物種”和“外來入侵物種”

澎湃新聞:怎麼區分“外來物種”和“外來入侵物種”?是不是外來物種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張彥文:外來物種,是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指在已有的記載文獻中沒有記錄,由其它國家或地區通過自然傳播,有意或無意引進的物種,一個國家内不同地區之間物種的傳播不稱其為外來物種,可以稱其為該地區的新記錄物種。

當外來物種在新的定居地自然繁殖、擴散并影響到當地的物種繁育和生态環境及景觀後,就可以稱其為外來入侵物種。外來物種是中性的,可以是有益的,如馬鈴薯,玉米以及許多花草樹木,而入侵物種則是指形成危害的物種,如豚草,松材線蟲等。

我很關注這次鳄雀鳝事件,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公衆意識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态度,是一次很好的向公衆普及生物多樣性的知識。

澎湃新聞: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有哪些?

張彥文:外來入侵物種的傳入方式可能是自然傳播。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主要包括影響或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組成,如鳄雀鳝繁育後會把當地的魚類消滅,破壞自然生态及生物多樣性。此外,一些入侵植物,如大米草等,擴散後侵占了當地本土植物的生境,改變了地被植物組成和景觀,進而影響到賴以生存的動物栖息地和食物鍊。另外,一些外來入侵種還通過散放有毒花粉等,危害公衆健康。

澎湃新聞:目前我國對外來入侵物種管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張彥文:目前我國針對外來入侵種的管理的責任主體是政府相關部門,如生态環境局、自然資源局和林草局。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嚴把入境關,對已有外來物種在形成危害前組織專家對其生态風險進行專業評估,對已經形成危害的入侵種制定防控方案。

對外來入侵種的防治主要包括:人工防治,如人工鏟除豚草;化學防治,如使用殺蟲劑滅殺美國白蛾;生物防治,以一種無害物種控制有害入侵種的種群規模。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方面,均制定了具有法律效率的相關辦法和規定。

“外來物種問題可能不可避免”

澎湃新聞:您是丹東人,2019年曾做了關于《丹東市外來入侵物種調查與評估》。作為一個地方性調查,這次調查結果對于全國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有什麼借鑒意義?

張彥文:我國幅員遼闊,不可能國家一次組織全國範圍的調查,隻能是在一個一個地區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處理獲得全國性的數據。

2019年我對丹東地區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也是丹東市生态環境局按遼甯省的統一部署進行的。丹東地區處于沿邊、沿海、沿江地區,這裡除了有海港、空港外,還是世界鳥類遷徙路徑中的一個中繼站。每年春季大量來自南半球的鳥類在向北方西伯利亞遷徙途中在此中繼休息、補充食物,這為外來物種的傳播提供了可能。

我們在此次調查中發現了一些本地區新記錄到的外來物種,特别是搞清了外來種禾葉慈姑的傳入路徑并對其種群規模和動态進行了生态風險評估,提出來“三沿地區”最易成為外來種入侵的“橋頭堡”概念,這對其它入侵種的防控有借鑒意義。

廣州市動物數量(一個地級市存在多少外來物種)2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不斷記錄到一些本地區先前沒有記錄到的物種,有外來的也有國内其它地區新傳入的。這讓我們認識到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問題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隻能采取正确的應對措施。禾葉慈姑作為東亞地區首次發現的新記錄外來物種,是十多年前我在鴨綠江口濕地發現并給予中文命名,但對其傳入路徑這一關鍵問題感到十分困難并始終缺乏研究,本次調查結合相關DNA分析,解決了前期的困惑。

澎湃新聞:全球氣候的變化對外來入侵物種有哪些影響?

張彥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已不可避免,這除了導緻一些地區降雨量變化外,如我國西北、東北幹旱區近年來降雨量明顯增加,但南方一些地區會洪水增多。這種氣候變化會改變一些動植物的生活史特征,引起一些物種的流動性增加。也就是說,一些動植物在原有氣候條件下不适應生活的區域,現在變得可以适應了,原來在較溫暖地區的動植物不能适應北方地區寒冷的冬季。但近年來一些北方地區冬季變得不那麼寒冷了,所以有些動植物就逐漸擴散過來,如遼甯地區近年來就有較多新記錄植物被發現。如果這些動植物來自國外,則就是外來物種,就要引起重視。

澎湃新聞:你們在調查中是如何尋找和确定外來物種的?

張彥文:當初在做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鴨綠江口濕地發現一種水生植物,初步鑒定屬于慈姑屬植物,但不知道是哪個種。我們經過兩年的觀察,記錄它的擴散區域變化,再記錄種子和球莖繁殖特征,确定它繁殖快,會逐漸在擴散區域排擠本土物種,改變原有的群落結構和景觀。

在北美,禾葉慈姑因為在河流或溝渠中密集生長而阻礙水流暢通,可能會增加水患;在稻田中擴散因難以根除的根莖使其被列為B級雜草。我們觀察到,從現有幾個居群植株的生長和擴散能力看,該種遇到合适的生境可以形成數百平方米的大斑塊,有強烈的排他性,會改變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構成。因此,對該入侵種盡快開展相關研究十分必要。

“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困難

是隐蔽性強”

澎湃新聞:以丹東市為例,有哪些外來物種治理經驗?

張彥文:我們曾經多次與生态環境局合作,利用多種媒體形式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外來入侵種防控方面的宣傳活動,讓公衆認識常見的外來入侵種,發現可疑外來物種及時報告有關部門。我們曾接到過群衆報告鴨綠江中發現鳄龜、西伯利亞鲟等非本土物種。

對于外來物種的防控主要是及時發現,及時評估其生态風險,對于高風險物種即入侵物種要及時采取科學措施加以管控。對于已經形成危害的外來入侵種要采取科學舉措控制其種群規模,必要時采取措施鏟除或滅殺。

澎湃新聞:治理外來入侵物種難在哪裡?

張彥文:如果任由外來入侵物種泛濫,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生物多樣性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一些物種在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其價值時就可能被外來入侵物種排除其生境甚至絕滅。此外,外來入侵物種還會破壞我們熟悉的自然景觀,甚至危害其它本土物種的生存,危害我們自身的健康。

治理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困難就是隐蔽性強,一些外來入侵物種的入侵渠道、入侵方式不是很清楚。還有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是通過鳥類、風等自然因素傳播的,要想控制也很難。還有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是人為引進用于某種目的,如大米草就是為了海岸固堤引種的,當初對其生态風險評估不夠,才導緻如今廣泛傳播。一些動物的引進可能是作為觀賞用途,但可能通過自然逃逸或有意放生等進入自然生境,當其缺少天敵時就會引起泛濫,成為入侵種形成危害,鳄雀鳝可能就是這種案例,因此,防治起來也很困難。

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入侵等都是國内外學術界的熱點研究領域,這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方向。每一個進入該領域的學者都會發現這是一個百寶盆,裡面包含數不清的科學問題。對于科學家來說,這些科學問題就是珍寶。

我早年東北師大畢業後就是單純從事植物學教學和一些簡單的研究。後來我進入武漢大學讀博,接觸到生物多樣性和外來物種研究,就好像自己進入了海闊天空,可能在别人眼裡的普通雜草,在我眼裡就成了科學對象,其中蘊藏着許多未知的科學問題。

本期高級編輯 周玉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