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9:13:55

唐詩是古人留給我們今人的一個巨大寶藏,讀唐詩就像是手握傳說中的上古神兵“昆侖鏡”。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穿梭千年,聆聽古人的聲音,欣賞盛唐的風景,還能讓我們從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不過先輩們曾說:讀其詩,最好要知其人。不知道詩人的生平,很難準确地解讀一首詩。

然而有一位大的詩人,但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國人,都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大多對他的生平一無所知,隻能憑借字面上的意思去想象他詩中的含義。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1

這個人就是王之渙,他有一首五絕,曾被章太炎稱為“絕句之最”。不過,他這一首詩很可能一直被人“誤讀”了,它就是著名的《登鹳雀樓》。

一、《登鹳雀樓》賞析

《登鹳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詩歌意譯:傍晚時分登上鹳雀樓,極目遠眺,看見太陽從遠方的山邊落下。眼前的江水,彙入了黃河,一路奔流到了大海之中。這四面八方的景色,是多麼的壯麗啊!如果要想要看到更加寬廣的世界,那麼就必須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唐朝王之渙的這一首詩五絕,和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轼《題西林壁》、杜甫的《望嶽》共用了一個“母題”,杜甫、王安石、蘇轼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偷師”。

四人之中杜甫号稱“詩聖”,名氣最響;蘇轼号稱“全才”,雖然以作詞見長,其詩作亦不可小觑;王安石不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還是著名的政治家。王之渙名氣是四人中最小的,并且官也當得最小的。他一生中最高的官位隻到“縣尉”。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2

另外,這四人的四首詩,除了杜甫寫的是五古以外,餘下的三人寫的都是絕句。特别是王安石和蘇轼,他們和王之渙一樣,都是寫的“絕句”。可是,章太炎單單就隻相中了王之渙的這一首,誇他寫的是“絕句之最”,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傳統的解讀,王之渙的這一首詩具有如下幾大優點:

第一,在這一首絕句中用到了兩個對句。第一、二句是一個标準的對聯;第三、四句是一個“流水對”,非常工整。

第二,王之渙先通過“白日依山盡”描寫遠方天邊的景像。先看“白天”,這是看天空,再看“山”,從上看到下;然後寫“黃河入海流”,又是從西看到東。同時從第一句到第二句,是一個從遠到近觀察的過程;短短十個字,就把上下、左右、遠近都寫到了。

第三、古人說,橫有四海,縱有八荒。八方景色登高望遠,一收眼底,讓人心中豪情頓生,這就是是“詩情”。而第三句、第四句寫的是一個“詩理”,向我們介紹了一種人生經驗。想要看到更高,更遠處的景像嗎?那麼你就必須要站得比鹳雀樓更高一層。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3

提到這裡插一句:有人認為王之渙剛開始作詩的時候,是站在鹳雀樓的第二樓。此樓一共三層,所以他最後的“更上一層樓”是指爬上第三層。

但是也有人認為,其實他一開始就是站在第三樓。最後的感歎是由于他根本無法再上一層樓,所以産生了聯想。這一點,可以通過下文中對他生平的了解看得出來。

另外,此詩的最後一個優點,那就是它在創作過程中有實有虛,虛實相生。在詩的第二句裡,王之渙提到了“黃河入海流”,可是這座鹳雀樓在今天的山西永濟縣,不可能看到黃河入海。因此,第二句“黃河入海流”是作者的想象,而第四句“更上一層樓”,同樣也是詩人的想象。

所以,王之渙這首詩寫得大氣縱橫、虛實相生,并且情、理兼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章太炎誇他是“絕句之最”不無道理。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4

後世王安石作《登飛來峰》,最後兩句是“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與《登鹳雀樓》的意思有相近的地方,但叙事的重點不盡相同。

蘇轼寫《題西林題》則和《登鹳雀樓》更像一點。不過蘇轼強調的是扒開迷霧,尋找真相。以說理見長,他的作品閃耀着無與倫比的思想火花。王之渙卻沒有直接說明,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看到遼闊、壯觀的八方景色。

楚辭及唐詩研究專家馬茂元先生認為王之渙這一首詩和杜甫的《望嶽》最相似。因為杜甫在詩的最後有“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句子,而且杜甫當時也沒有登上泰山的“丈人峰”。他同樣也沒有說明,我們為什麼要登高望遠。值得注意的是,杜甫比王之渙出生得稍晚。

二、王之渙生平和詩作新解

王之渙在正史裡沒有傳,現在的人想了解他的生平,隻能從《唐才子傳》,以及他本人和夫人李氏的墓志銘裡尋找蛛絲馬迹。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5

王之渙出生在山西晉陽(太原),祖上因為做官的原因,遷到了绛州。他的曾祖王信,曾經在安邑當過縣令。

王之渙和絕大多數的詩人一樣,少年早慧,熟讀經史。雖然他的五世祖當過刺史這樣的大官,但是他的祖父和父親作官,都隻當到縣令為止,并且他們任職的地方不是在河北,就是在河南。

大概因為家道中落,沒人推薦,導緻王之渙不能通過正常的科考入仕;所以他隻能從門子做起,再調到衡水當主簿。他弱冠之年就才名在外,曾經與當時的王昌齡、高适等人有交遊。

但是非常不幸,他去擔任衡水主簿的時候,父母和妻子都已經不在了。他的上司李縣令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自己年方十八歲的三女兒嫁給他當了續弦。他的原配妻子是誰,現在已經查不到了。

鹳雀樓所在的地方距離他的家鄉不遠,《登鹳雀樓》是他在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他受到誣陷,憤而辭職回鄉的時候所作。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6

當時的王之渙三十九歲,馬上到不惑之年。由于仕途失意,他選擇歸鄉隐居,困守鄉野十五年。直到人生中的最後一年,才在友人的勸說下到文安縣當縣尉可是就在同一年,他卻患病身亡了。

結合王之渙的個人經曆,再加上近代學者對“白日”與“黃河”意象,結合《楚辭》的重新解讀,首詩又有了另外一層意思。

詩中的隐藏意思大概是說:馬上就四十了,人生的光景就像是長河落日,依山而盡。時間則像是渾濁的黃河之水,隻管自己滔滔地向東流。

我抓不住逝去的年華和歲月,卻想要看到人生中的遠景。想象未來的自己,究竟會是什麼模樣?為了打開眼界,唯有跳出原來的藩籬,選擇站到更高的地方。

小結

視野有限,想象無窮。王之渙這首五絕共二十個字,在極短的篇幅中,寫下如此豐富的意象,其藝術手法不能不說是高妙絕倫。然而結合他的生平,我們卻能解讀出完全不同的另一首詩來。

王之渙最出名的詩(王之渙寫了一首詩)7

原來的解讀方式中,詩人的情緒一直十分高亢,仿佛渾身充滿了鬥志倒像是将要登上飛來峰之前的王安石。而新解之中,詩人已經年屆四十,他仿佛像孔子站在江河岸邊感歎“逝者如斯夫”一樣,感歎流年易逝。

最後,他想要看到自己的将來會大何處生根。他說要“更上一層樓”,就是想跳出原來的藩籬,走到更高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不再執着于當官,回家隐居了十五年。

如此一來,詩的最後一句的意思,又和蘇轼在《題西林壁》的内涵不謀而合了難怪章太炎要說它是“絕句之最”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