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狂妄之人口出狂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可能有的人得了勢,獲得了比較高的能量,但是,如果自不量力,肆意妄為,就會自取滅亡。
常言道:不作就不會死。
那麼,“順者昌,逆者亡”,到底說的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史記》: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四十二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順者昌,逆者亡”指的是天道,天道即自然規律,并不是指某個人。
可以總結為: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自然規律比如:花開花落,晝夜交替,春夏秋冬交替等。
所以,花不越季,草不越冬,這叫做“應期”。
那麼,知期而至,叫做“逢時”;知期而隐,叫做“得養”。
我們人要像大自然學習,做事符合天道。做事也要懂得“逢時”和“得養”。
“逢時”比較容易做到,就是順勢而為嘛,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難就難在“得養”。
比如“生長收藏”中,一個人的事業發展到“收”的階段,他因這個事業得到了很多好處了,他是不舍得按照規律進入“藏”的階段的,哪怕是事業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執念他依然會堅持。
這就是人不懂得“養”。得不到養,後面最終結果就是“逆者亡”。
得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經》說:
山者,逢高必靜,人則躁矣,不躁不足以顯其位;水者,遇低必就,人則讓矣,不讓不足以得其方;花者,得果而則退,人則進矣,不進不足以據其功;草者,近冬則隐,人則顯矣,不顯不足以得其利。
山越高越顯安靜,人卻不一樣,人在高位會比較躁動,因為要顯示出自己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尊敬。
水越是在低處越能停留,人在低處就是推讓,因為人總想着離開低位奔向高位。
花得到了果實,花朵就會退去,人卻不一樣,人取得了成果,會當做功勞,自我彰顯。
草快到冬天就會隐藏起來,人卻不一樣,人哪怕在逐漸進入低谷的時候,依然會把持着、顯示着自己曾經的優勢,試圖繼續獲得利益。
人的這些種種違背規律的行為,是因為人的内心存在虛妄,不知曉自然的本質的規律。
世間的根本是什麼?
世間生靈,日月為母,氣靈為父,水土為精血。是有得成,是有離失,此謂之本,本者,根也。若要知其得成離失,自得期山川萬靈為師,是以知萬物生長收藏之理,是以明得成離失之由。
我們所經曆的得成、離失取決于是否順應了自然規律,這是一切的根本,所以,要想明白得成、離失的原理,需要以大自然為老師,掌握生長收藏的規律。
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可實際上人們卻沒有這樣做。
現在的人們奉行的卻是“名利、貪欲、執妄”,忘記了根本,在偏離根本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樣的最終的結果将是毀滅。
《學經》說:
世人忘本而行,棄師而為,一己獨尊,然細水難長,獨木不支,忘本棄師,道混界亂,終為潰也。
世人忘記根本,摒棄自然規律,唯我獨尊,最終将一敗塗地。
所以,我們要向大自然學習,做事要“得養”,具體方法是:
逢高則靜,遇低則就,得果則退,近冬則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