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跟陸遊、範成大、尤袤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家”,為南宋著名詩人之一,然而他在《宋史》中卻被列入了《儒林傳》,看來曆史學家們更把他視為理學家。然而在理學方面,他似乎沒有搞出大的成就,反而是在詩學方面有不少名句廣為後世所傳唱。
元脫脫等撰的《宋史·楊萬裡傳》中談到了楊的個性:“萬裡為人剛而褊。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看來他的個性得到了宋孝宗的欣賞,但是周必大沒給他說好話,所以他未曾得到重用。這段記載是不是曆史的真實,值得仔細推敲。關于楊萬裡跟周必大之間的關系,在周的一文中已有細聊。
但就算這件事是真的,楊萬裡依然不向權貴低頭,并且對朝廷忠心耿耿:“韓侂胄用事,欲網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築南園,屬萬裡為之記,許以掖垣。萬裡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侂胄專僭日益甚,萬裡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裡恸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别妻子,筆落而逝。”
楊萬裡墓園
韓侂胄把持朝綱,天下名士都被他籠絡在了麾下,他蓋起了一處園林,讓楊萬裡寫一篇記。這被他人視作無尚光榮的一件事,沒想到楊卻完全不吃這一套,他跟來人說:官可以不當,但這篇記我肯定不寫。這樣的話讓韓聽後很是生氣,于是把楊閑置了15年。但這個韓依然在朝中飛揚跋扈,看到此況,讓楊十分地揪心,并擔心國家會毀在韓的手裡。楊的這種神态讓家人很擔心,這會影響到他的身體,于是朝中之事都不敢告訴他。但百密一疏,有個遠房侄子不了解此況,他突然來到楊萬裡家,告訴了楊,韓胡亂用兵之事,楊聞此大哭,而後寫了一篇絕命書就去世了。
關于楊萬裡是如何去世的?《宋史》中沒有明說,而宋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誠齋集》中有如下一段話:“當淳熙末,為大蓬,論思陵配飨,不合,去。及韓侂胄用事,召之,卒不至。自次對,遷至學士,聞開禧出師,不食而死。”看來楊萬裡是絕食而死者,由此可知其性格是何等的剛烈。
楊萬裡撰《淳熙薦士錄》,清乾隆綿州李氏萬卷樓刻《函海》本
可是楊萬裡的詩作卻完全沒能表現出他的這種性格,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對他的詩風有如下評價:“楊萬裡作詩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奧生僻的字句或夭矯奇崛的結構,卻用淺近明白的語言和流暢直緻的章法,近于口語。”這個特點在他的那個時代卻很是難得,南宋時期普遍的詩風受到“西昆體”的影響,文章喜歡大量用典,而楊萬裡的詩風按照《中國文學史》的說法,卻完全與社會風氣不同:“楊萬裡的詩風與北宋王、蘇、黃等人多用典故成語、多寫人文意象的詩風大異其趣,而與呂本中、曾幾的後期詩風則有傳承關系,但其活潑的程度又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以具有很大的獨創性。”故而楊萬裡在他的那個時代,就詩作而言,有着自己獨特的面目。
《唐黃禦史集》一卷,光緒十年王懿榮天壤閣據景抄宋慶元本重雕本,楊萬裡序言
楊萬裡清新的詩作就社會流傳廣度來說,似乎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最受人喜愛: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看來人們把這兩首詩視為了楊萬裡的代表作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被後人引用過無數回,楊萬裡詩作中與這兩句詩能夠颉颃者還有《小池》中的後兩句: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關于楊萬裡詩作的特色,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中專門提到:“以人而論,則有蘇李體、……楊誠齋體”,在這句話的下面,嚴羽還作了一段小注:“其初學半山、後山,最後亦學絕句于唐人。已而盡棄諸家之體,而别出機杼,蓋其自序如此也。”嚴羽說根據楊萬裡的《自序》得知,楊最初學習的是王安石的詩風,後來轉為學陳師道,再後來又開始學唐人絕句,楊将各種詩風融于一爐,最終創造了獨特的“楊誠齋體”。
《唐黃禦史集》一卷,光緒十年王懿榮天壤閣據景抄宋慶元本重雕本,楊萬裡序言落款兒
對于楊萬裡詩學上的“三變”,宋王應麟在《困學紀聞》卷十八中将楊的《自序》作為了對其詩風轉變的曆史描述:“誠齋始學江西,既而學五字律于後山,學七字絕句于半山,最後學絕句于唐人。”到了清初,黃宗羲還在關注楊萬裡的這些變化:“昔誠齋自序,始學江西,既學後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晚乃學唐人絕句,後官荊溪,忽若有悟,遂謝去前學,而後渙然自得。夫誠齋之所以累變者,亦不敢自信之心為之也。”對于楊萬裡為什麼有這些變化,黃認為這是楊沒有自信的表現。
我覺得黃宗羲的這個斷語值得商榷。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有很多關于楊萬裡的記錄,此書的卷十中有如下一段話:“楊誠齋月下傳杯詩雲:‘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領取青天并入來,和月和天都蘸濕。天既愛酒自古傳,月不解飲真浪言。舉杯将月一口吞,舉頭見月猶在天。老夫大笑問客道,月是一團還兩團。酒入詩腸風火發,月入詩腸冰雪潑。一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焉知萬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團月。’餘年十許歲時,侍家君竹谷老人谒誠齋,親聞誠齋誦此詩,且曰:‘老夫此作,自謂仿佛李太白。’”
靜谧
當年羅大經跟着父親去見楊萬裡,恰好楊正在家裡吟誦自己剛作的一首詩,楊見羅家父子進來,于是拿給他們看,同時很自負地跟羅說:我覺得自己的這首詩恐怕有了李白的影子。因為楊的這幾句話是羅大經親自聽見的,所以這段史料的記載當然很詳實。即此可見,楊萬裡其實是把盛唐大詩人的詩作看成了自己追趕的目标。
對于楊萬裡的這個自我認定,後人也有肯定者,比如劉克莊就在《後村詩話》中說過:“放翁學力也似杜甫,誠齋天分也似李白。”劉認為陸遊的功底像杜甫,而楊萬裡也有着李白的某些天分。但劉又認為楊萬裡屬于江西詩派的支脈,他在《題誠齋像》中稱:“歐陽公屋畔人,呂東萊派外詩。海外鹹推獨步,江西橫出一枝。”而江西詩派則是以杜甫為圭臬,而李、杜詩風差異較大,那麼楊萬裡究竟像誰呢?
拍照期間,天漸漸又陰了下來
雖然楊認為自己是在學李白,而羅大經則認為楊的某些詩句跟杜甫更相似:“杜少陵詩雲:‘風含翠篠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上句風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風,謂之互體。楊誠齋詩雲:‘綠光風動夢,白碎日翻池。’亦然,上句風中有日,下句日中有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