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目标:
- 放大倍數:10倍電壓增益
- 輸出電壓Vp-p(峰峰值):2V
- 通頻帶fbw:0 ~ 4Khz
器件簡介:
S9013三極管是一款NPN型小功率矽三極管,主要用于放大和開關。封裝形式分插件封裝和貼片封裝,本實驗使用的是TO-92插件封裝9013。
9013三極管引腳定義圖
主要參數:
- 集電極電流Ic:Max 500mA
- 集電極-基極電壓Vcbo:40V
- 工作溫度:-55℃ ~ 150℃
- 最大功耗:0.625W
- 直流放大系數hFE:100 ~ 300
靜态偏置分析:
靜态偏置電路圖
- R1、R2分壓為B極提供靜态偏置
- R4為E極提供靜态電流負反饋,R4的存在抑制了放大倍數但是提高了放大倍數的穩定性、精準性、一緻性
- 變化的Ic在R3上産生相應壓降對外輸出,需要注意的是輸出信号與輸入信号是反相的
- B極電流Ib通常很小(本實驗為uA級)相比流過R1、R2的電流可以忽略,故得到A圖1式
- B、E極之間壓降Vbe為一個PN結正向導通的壓降,約為0.7伏,故得到A圖2式
- E極電流Ie見A圖3式
- C極電流Ic等于E極電流Ie減去B極電流Ib,因為Ib很小可以忽略,所以Ic等于Ie即A圖4式
- C極靜态電壓等于Vcc減去R3的分壓,即A圖5式
A--靜态參數計算
交流分析:
- 因為Vb與Ve相差固定的0.7伏(一個PN結的正向導通壓降),所以E極電壓變化量等于B極電壓變化量,即B圖1式
- E極電流變化量見B圖2式
- 因為Ie = Ib Ic ,Ib很小可忽略,故C極電流變化量等于E極電流變化量,即B圖3式
- C極電壓與輸入電壓Vi反相,故得到B圖4式
- 輸出電壓Vo等于C極電壓變化量,即B圖5式
- 電壓放大倍數見B圖6式
B--交流參數計算
電壓放大倍數Au和直流放大系數hFE的關系:
- Au一般都小于hFE且與hFE無關,hFE是三極管的極限參數,一般使用其中一個區間
- Au由R3、R4比值決定,多個電路容易做到精準、統一,受溫度影響小
- 器件個體之間hFE參數差異較大,受溫度影響較大
- 個人見解:如果把三極管看做汽車,那麼hFE就是汽車實際可跑出的極限速度(比如300 km/h),而Au則是實際使用時的速度(比如100 km/h),出于安全、經濟性、穩定性、使用壽命等考慮實際使用速度一般低于極限速度,兩台極限速度不同的車經過控制也可以做到相同的使用速度,實際使用速度和極限速度無關。三極管的hFE和Au同理。
器件選型計算:
- 輸出電壓Vp-p設計目标為2V,電源電壓可以選擇5V,5V也比較容易獲取
- Ie、Ic取一相對(Ic MAX = 500 mA)較小值,如1mA
- 為了避免截止失真和飽和失真Vce一般設置為電源電壓的一半即2.5V
- 電壓放大倍數設計為10,故R3:R4 = 10:1,R3、R4總分壓為Vcc - Vce即2.5V
- Ir1、Ir2取一相對(uA級Ib)較大值,如1mA
- 具體計算如C、D圖所示
C--器件選型計算
D--器件選型計算
電路搭建:
為了配置方便,這裡沒有采用固定阻值的色環電阻而是采用了幾個精密可調電位器,采用面包闆快速搭建。
電路特寫
E極電壓實測0.3V
C極電壓實測2.2V
B極電壓實測0.95V
采用了兩個4.7uF的電解電容作為輸入、輸出耦合電容。
測量輸入輸出信号
輸入輸出信号在同一電壓比例下的比較
因為電阻值的偏差和耦合電容的影響,輸入、輸出信号分别為0.2V和1.4V,電壓實際放大倍數為7倍與10倍目标值有所偏差,仍需繼續優化電路。可以看得出到輸出信号與輸入信号是反相的。
感謝觀看 歡迎關注
頭條号@小黃人玩科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