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楚莊王之後人。
莊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其學說涵蓋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根本精神還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學。後世将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莊子》也被稱為《南華真經》,系道家經典之一。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清代學者劉熙載的《藝概·文概》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隻有三十三篇。分為:外篇,内篇,雜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讓我們閱讀《齊物論》中的一則原文:
南郭子繤隐機而坐,仰天而噓,苔焉似喪其耦。顔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 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繤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 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繤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竊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者宎,咬者,前者喝于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 調、之乎?”子遊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繤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感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用現代漢語翻譯這則文字,大緻意思如下:
南郭子綦躺卧在幾案上,身體全部遮蓋住下面的幾案,仰天緩緩的吐着氣,其樣子像與物什融在一起、靈魂脫離軀體一樣。他的學生顔成子遊站在跟前說:“怎麼能這樣呀?軀體凝固可以形如槁木,而心靈能凝固使它萬念俱灰嗎?先生今天的卧式表情,與平時不一樣呀。”
子綦回答說:“仰卧得與物什一樣僵直,不是很好嗎?而你所問的,正是今天我要忘掉自己所要做到的。你知道其中的奧妙嗎?你可能聽說過有人籁,不知道地籁,既使聽說過地籁,也未聞過天籁吧?” 子遊說:“我冒昧的請教一下,怎麼樣才能懂得這些?”
子綦說:“大地萬物的吐故納新,其名為風。不發作則罷,一旦發作像萬物開洞,一齊怒号。難道說隻有你沒聽到忽忽的風聲?山林發出令人生畏的怪叫,是因為大樹的周圍都是出氣的洞,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插上木楔,有的圍上栅欄,有的深如臼窩,有的淺如水窪,有的流着贓物。它們發出的聲音,有的如瀑布激流,有的像射出的箭鳴,有的如大聲呵叱,有的如緩緩呼吸,有的似尖叫,有的像嚎啕大哭,有的深沉在山谷中回蕩不息,有的清脆得像鳥雀鬥嘴,也有的像前面有人引唱,而後有人随和。涼風習習是小合唱,大風呼呼是大合唱,狂風到來所有穴竅就會顯得一下虛弱無力了。萬物晃動,搖曳不止,響聲非常怪異的,這些現象不會隻有你看不見吧?” 子遊說:“地籁則由衆物孔竅而出,人籁是從并在一起的竹管内發出的,再冒昧請教天籁。”
子綦說:“天籁者,雖然萬般不同,但是由于它‘天人合一’融于萬物,所以它出于人的自身。全都由人的感知而自取,由感知而發,還能是誰激發的呢?”
【評析】
這則文字借子綦與其弟子對話開始,開啟了理解宇宙間“齊物”的必備條件。這個條件其實就是:自身與萬物融合在一起,去感悟天籁。開篇以子綦靈魂脫竅的表情,是說要理解“齊物”,必須心靜,心靈“逍遙遊”于六合之間,即思想馳騁于天地之中。才能理解“齊物”者,天下萬物一緻也的真谛。
在這則文字中,“天籁”是個關鍵詞,莊子是如此給“天籁”定性的:人籁,類于人吹笙器的發音,展示人精神的訴求;地籁,大地上生靈的吐故納新,以森林的風聲寓意,這是一個萬物共鳴的世界;天籁,是靈魂的感悟、是人融于自然的感悟,沒有馳騁于六合的心志,是發現不了天外之音的。
(文中圖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