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淩晨1點,李佳琦在直播間讓“所有女生”如癡如狂,與此同時,一本真正伴随“所有女生”長大的雜志正式成為時代的眼淚。
“今天,我們告别了小MM雜志,但女生文學的精神不會遠離。”在10月31日《意林·小小姐》官方微博發布的無限期休刊啟事中,總策劃阿朱用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作為标題。宣告雜志将無限期與讀者說再見。
“我的青春結束了”“謝謝你盛裝出席了我的童年”......在#意林小小姐宣布休刊#的詞條下面,無數網友都在通過自己的感慨、追憶,為這本伴随青蔥歲月的“神刊”送别。
這滴“時代的眼淚”再次将紙媒消亡的慘烈現狀拉回到讀者眼前,随着一本本劃時代刊物匆匆告别,曾經百花齊放的雜志市場正在逐漸失去江湖。
但今天,文化産業觀察想和大家讨論的是——
當懷念一本雜志時,我們究竟在懷念些什麼?
青春時代的那些雜志們都咋樣了?
可能有些男性讀者并沒買過《意林·小小姐》,但這本國内知名文摘雜志《意林》旗下、主打女生青春文學的子刊從2010年創刊以來,已經陪伴第一代00後少女走過了難忘的青蔥歲月。
這本雜志,曾經培育過如今已是百萬大V的作者簡蔓、慕罹,
也填滿過無數青春期少女的書架,
曾讓讀者和報刊亭的老闆娘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曾伴随過讀者在新華書城裡一坐一整天,曾成為初中班級裡風靡一時的社交貨币,也曾是無數次搬家都舍不得丢掉的東西。
所以在休刊之時,那些已經長大的“少女”,才會垂目惋惜——
原來連載會有終篇,青春也會完結。
但《小小姐》的遭遇,在雜志江湖裡并非個例。
數字媒介技術的發展速度刷新了人們的想象,閱讀習慣的轉變似乎發生在轉瞬之間。曾經以為自己會因為龐大的讀者群而“幸免于難”的頭部雜志品牌,在迅速萎縮的行業規模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青春時代的那些雜志們,在經曆十幾年的高光黃金期後,走得走,散得散。
曾經在中學生中風靡一時的漫畫品類雜志《飒漫畫》,在2020年的末尾宣布告别。
《飒漫畫》這本雜志原本是人氣漫畫作者劉飒的個人專輯。因為劉飒的作品在非常多家雜志社刊載,非常的雜亂,于是劉飒就組建了“飒舞天霁”的公司,以公司名義辦了一個雜志。
人氣作品有《美型妖精大混戰》、《諾亞之蝶》、《迷之魔盒》、《穿越西元三千後》、《三眼哮天錄》、《風起蒼岚》、《鳳逆天下》、《刺客列傳》、《奇怪的蘇夕》、《加油大魔王》、《尋找前世之旅》等。
這些作品有些已成為了知名影視IP,有些也在數字漫畫連載平台上與讀者再續前緣,但《飒漫畫》卻永遠留在了曆史裡。
曾被譽為“現象級”精品雜志的青春文學類雜志《文藝風象》,在2018年成為了文藝青年心中永遠的意難平。
“由于出版業斷崖式的下跌,決定停刊。”
郭敬明的《最小說》曾經伴随“最世帝國”紅極一時,卻也因為“小時代”式的職場醜聞分崩離析。
也許你會認為這些雜志足夠可憐,
但有些雜志并未休刊,卻早已被網友寫好了悼詞。
同為青春雜志品類的《愛格》,因為線下發行渠道縮減,被讀者懷疑是否停刊。
學生時代打發時間的四巨頭《意林》《故事會》《青年文摘》《讀者》,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探索線下到線上的數字化轉型,但聲量越來越小,幾乎消失不見。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故事會》,最相關的消息并不是它的門戶主頁,而是“《故事會》居然還活着》?”的文章标題。
從互聯網轉型成功的雜志少之又少,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博物》雜志,以“軟萌賤”的風格在微博走紅,主編博物君小亮成為新晉知識類網紅。
但事實上,這一模式一直在模仿,卻始終未被複制。
諸神黃昏後,雜志江湖誰主沉浮?
前幾年,面對紙媒慘淡的現狀,總有人呼籲“救救雜志”“救救我們的青春”。
而當如今微信公衆号的圖文都開始受到短視頻的沖擊影響了,紙媒的消亡已然成為不可逆的定局。
實際上,雜志江湖的“諸神黃昏”并不是因為從“有紙”到“無紙”的轉變,而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速度讓過去雜志内容的稀缺性與可讀性嚴重消解。
過去,《故事會》的興起在于其彙聚了千奇百怪的市井故事,讓獵奇的民間都市傳奇填充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閑暇生活。但如今,知乎、微博、貼吧的一個話題tag就是一個《故事會》,人們生活中的奇葩故事以一手資料的形式傳播開來,即時互動流轉。
過去,才華橫溢的小說作者與雜志社編輯部簽約,按字數論稿費,但如今,各大小說網站的盛行不僅大大降低了作者們的簽約門檻,還以“訂閱”等形式讓作者手握自己的KPI。
曾經,雜志社的編輯們通過選題創意與征稿簽約,将優質的内容或故事放在一本小書裡供讀者浏覽品閱,但如今,人們連上wifi,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地獲得想知道的一切。
由此,有些雜志開始尋求所謂轉型升級。不斷拓寬傳播渠道。在媒體融合縱深發展背景下,各類媒介形态融合并存,即盡可能運用所有傳播手段和媒介平台構建複合型傳播體系。
入駐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平台,構建全媒體立體化傳播矩陣,以期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注重社交化傳播,将“轉評贊”設置成為編輯們的KPI。
有些雜志在獨立小衆但方向發力,讓大家能在有限的數量裡看到更多豐富的、非常态的東西。
例如,2014年創辦的獨立雜志《夠用就好》,是一本談及咖啡師、面包師、旅行者、生活家、美食家、攝影師、畫家等是個人都夢想的職業的生活之道和他們追求生命的意義。
也是2014年創辦的還有《日和手貼》,它和《知中》同屬一個出版社,也是以每期一個主題做特輯進行出版。是一本配圖和排版都十分賞心悅目以至于會完全忽略文字的雜志。
但這些努力依舊無法阻擋雜志行業走向消亡的曆史進程,也無法阻止我們對于過去的懷念。正如文藝風象編輯部發布最後一本《燃》,封底上的一句話——
很多流行終将變為曾經。
結語
實際上,我們懷念雜志,是懷念當時能沉浸在鉛字中攝取知識與能量的自己,是那些在純粹的閱讀中獲得的喜悅,是那些經過深度思考過後的甯靜與沉澱。
我們懷念雜志,正是不想讓互聯網發展的沖擊掉這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讓那些經過精選,承載思考的載體被庸俗的快節奏的無審美無智慧的哄騙大多數人的俗物所替代。
移動互聯網的強大作用不可否認,但它并非銅牆鐵壁,有媒體人曾說過“互聯網中的信息往往缺少期刊的主體性選擇,因而真假莫辨、泥沙俱下,盡管它是免費的,但我們卻為此消費了最為昂貴的成本——時間。”
也許雜志的載體會變,形式會變,但我們始終希望的是,過去那些年在閱讀雜志中所收獲的知識與不斷成長的深度閱讀習慣永遠不變。
作者:金小碗
美編:肖慧
推廣:楊曉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