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德宏
本文來源:稻草人語,特緻謝意!
網絡時代的熱點事件,最初總讓人群情激奮,每一個局外人都會充分表達出主流價值觀的整體和諧一緻性,這當然會給人感動,讓人無時無刻不覺得“正義也許會來得晚一些,但是正義永遠不會缺席”;但是,每一個熱點事件好像不超過7天,又往往會出現神翻轉,然後又是一陣群情激奮,表達的同樣是主流價值觀的整體和諧一緻性;而且能讓人同樣感到大義凜然的浩然正氣。
不過最奇妙的是,其實不論是盛贊受害者,怒斥無理方;還是同情背鍋弟,痛罵綠茶婊,誠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一個事件無論是翻手為雲的,還是覆手為雨的,最終其實就是同一群人。
為什麼會是醬紫呢?一個人的情感與道德為什麼會在瞬息之間有這麼大的反差?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神經分裂症般的情感曆程竟然不會帶給網絡圍觀者和意見表達者任何的尴尬和介懷,這本身确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但在中國,在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中都是一樣存在着的。很多思想者把這樣的人群稱之為“烏合之衆”;把這樣的情況稱之為“群氓的狂歡”。這樣的現象,背後其實隐藏着人類共同或者說共通的心理認知機制。那就是,看客們的情感,和圍觀者的道德,都是“流動的”“易變的”“善變的”“浮躁的”“無常的”“薄情的”。這樣的特點,早被我們的先民們發現了,并在漢英詞彙中都有所反映。比如“流”氓和mob。
(一)“流”氓
“流”這個詞,《說文解字》說是“水行也”,也就是水流動的意思。比如《詩經大雅常武》中“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水的流動,必然要經由一定的空間。因此,“流”也生發出“水路,水道”的意思。《史記河渠書臨河歌》中說,“延道弛兮離常流”。這裡的“流”用的是這個意思。
河流的流動,有主有次,有幹有脈,因此,“流”又生發出“支流”的意思。《漢書班倢伃傳》中有“奉共養于東宮兮,詫長信之末流”。這裡的“末流”,其實就是“支流”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末流”又進一步引申出更為抽象的意思。
上述這些義項,直接都是在“水”的基礎上,由“水”而生發的詞義引申。這些意思,其實從記錄“流”漢字形符“氵”中依舊可以看得到。
水最大的特點就是“流動”性,“流動性”既是水的性質,也是水的狀态。因此,“流”又因之而生發出“傳布,傳播,傳遞”的意思,以及“移動無定”、“漂流放任”的意思來。前者如《史記主父偃傳》“臣聞明主不惡切谏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谏,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後者如《左傳成公六年》“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前面所說的,其實都是從“流”在詞源義的基礎上,在“所”(空間性)和“狀”(狀态性)兩個方向上所發生的詞義引申,也就是“流”的“狀所引申”。正是“流”的這種“不穩定性”、“動态性”、“易變性”,又直接使得“流”被應用于“人”的身上,構造出一批具有以上性質的雙音詞,舉例來說,如:
流浪:生活沒有着落,到處轉移,随地謀生;
流轉:流動轉移,不固定在一個地方;
流離:由于戰亂災荒二流轉離散;
流蕩:流動飄蕩;流浪漂泊;
流落:窮困潦倒而漂泊外地;
流徙:流浪遷徙于外地;
流亡:因災害或政治迫害而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甚至“流”還引申出“向壞的方向發展”的意思,如“放任自流”、“流于形式”,以及“流弊”、“流竄”、“流毒”等等。
更好玩兒的是, 在很久遠之前,對犯了錯誤的人民,進行的一項特别狠毒的懲罰,就是“流放”;所謂的“流放”,就是把罪人“從主流人群中疏離出去”,“放逐到邊緣荒蕪渺無人煙的地方”。這樣一來,從“主流人群中疏離出去的人”,以及“被流放的人”,都被稱之為“流人”、“流民”;那些帶有“流人”和“流民”特點的匪寇,也被冠之為“流匪”、“流寇”。這樣的人群,由于生存條件的簡陋,生存際遇的惡劣,生存環境的糟糕,當然會激發出人性中最可怕的東西,因此,這樣的人群慢慢地催生出一個代名詞,即“流氓”。
“流氓”這個詞,就其詞源義而言,其實就是指“流動的無業遊民”;但是就其詞彙義而言,它已經變成了具有“調戲婦女”、“不務正業”、“為非作歹”等惡劣行為的一類人的代名詞了。考之源流我們不難發現,“流動的”——“易變的”——“無常的”——“卑劣的”,就是漢語社團對于這一類人的心理認知演進模式。
(二)mo-
跟漢語的“流”氓差不多,英語中也有一個表示類似概念的詞mob。
考其詞源,mob這個也是從“流動”、“運動”、“易變”而來。具體來說,它是拉丁語拉丁語的mōbile vulgus【無常的群衆】的縮簡。其中mōbile‘易動的,好動的’部分即來自動詞movēre‘動’,後者變為英語中的move,其義為“移動,運動,流動”。“動”、“易變”就是這個詞的原初意象。
從英語詞源的相關資料中我們發現,學者們對mob的解釋是“fickle crowd”;而fickle這個詞的各義項,就是“易變的”——“無常的”——“浮躁的”——“薄情的”。這些義項無疑也反映出了英語社團的原初使用者,對mob這一類人的心理認知演進模式。所以我們認為,mob之所以因“動”而獲義,可能就是因為英語社團的初民們也覺得,“變化快”,“善變”就是mob這樣的人群最重要特征。
具體來說,mov-這個詞根構拟出的主要詞族包括如下三組:
1.mov-
move:移動;行動;
movable:活動的;不固定的;私人财産(動産);
remove:移開;搬家;開除。
2. mob-
mob:烏合之衆;暴徒;黑手黨;匪幫;
mobile:運動的;流動的;多變得;移動電話;
mobilize:動員;鼓動;調動;
3.mot-
motor:馬達(發動機);
motion:運動;
motive:動機;
motif:(藝術創作的)動機;靈感;
motivate:激發;激起;
emote:誇張地表達情感;
emotion:情感;
promote:促進;
remote:遙遠;
commotion:動亂;
特别好玩兒的是,如果mob們聚合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上述例詞中最後一個commotion這個詞由前綴com-(集聚,會和)和詞根mot-(流動、運動)構建而成的。這個詞的字面義就是“運動到一起”、“群氓集聚”,因此其詞彙義就是“動亂”。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詞。
作者:孟德宏
孟德宏,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古典文獻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期刊報章發表論文多篇,主要學術興趣及研究方向為詞彙語義學,對外漢語教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