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雲:“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别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人生有苦便會有煩惱憂愁,而愁有很多種,有思鄉之愁,有離别之愁,有無端閑愁等等。
愁是詩詞中亘久不衰的主題,古代的文人墨客們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詠愁歎怨之情。或以實物喻愁,或借愁緒憑空發愁,運用比喻、拟人、誇張、象征等寫作手法,寫出了愁之深,寫出了愁之長。“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範仲淹的家國思鄉之愁;“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李清照寫出了愁之沉重。
即使是詩人抒發滿腔愁緒的篇章,也讓千百年之後的我們愛不釋手,一個“愁”字意無窮。
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辟,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遂為名句。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秋風秋雨愁煞人,作者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秋天的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複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一個愁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一個“愁”字,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
宋-賀鑄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台花榭,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臯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古人描寫閑愁的名句很多,但這樣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巧妙地原因博喻的,還沒有先例。詞人用博喻的修辭手法将無形變有形,将抽象變形象,變無可捉摸為有形有質,立意新奇,想象豐富,曆來廣為傳誦。
梅花引-荊溪阻雪
宋-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
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南宋滅亡後,詞人便開始了颠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寒冬時節詞人乘舟沿荊溪而行,被風雪所阻,夜裡寒意不僅讓人身體備受折磨,更侵襲着人的内心,令人愁腸百結。“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進一步烘托詞人心境凄涼。
蔔算子-天生百種愁
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挂在斜陽樹。
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莺啼處。
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
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起首以樹比愁,結尾以山遮愁,前後照應,渾然一體。“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是用借喻手法來寫愁,這個借喻新奇工巧,曆來為人所稱道。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
宋-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本詞就眼前之景,抒離别之情。上片寫離愁。詩人滿懷愁緒,怕在月明之夜,登樓眺望。下片抒發别情。燕已歸來,人卻淹留他方。全詞構思新穎别緻,寫得細膩入微。語言通俗淺近,頗似民歌小調。
昭君怨-試問愁來何處
宋-程過
試問愁來何處。門外山無重數。
芳草不知人。翠連雲。
欲看不忍重看。心事隻堪腸斷。
腸斷宿孤村。雨昏昏。
憶秦娥-愁無語
宋-程垓
愁無語。黃昏庭院黃梅雨。
黃梅雨。新愁一寸,舊愁千縷。
杜鵑叫斷空山苦。相思欲計人何許。
一重雲斷,一重山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