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讨,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曆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内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緻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谥号“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
二、佟佳·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後之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隻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争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這與他在雍正即位之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着直接關系;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于此。
三、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曆任内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複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四、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1667年),納喇氏,清朝大臣。滿洲正白旗人。曆官議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領侍衛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順治七年(1650年),告攝政王多爾衮圖謀不軌,多爾衮被追黜。後率軍鎮湖南,屢敗劉文秀軍于嶽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遺诏為輔政四大臣之一。與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學士班布爾善誣以不欲歸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殺。有現代小說和史籍記載。
五、于成龍
于成龍(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甯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書》八卷等著作傳世。
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