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莞通車最新通知

東莞通車最新通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04:03:24

東莞通車最新通知(東莞再出發東莞号)1

制圖/蘇連嬌

仿佛打開一扇時間大門,東莞進入新的發展之境。

12月23日,東莞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落幕,從黨代會報告裡書寫着壯麗“新東莞”,到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選舉産生,再到媒體見面會上十位市委常委在主席台上揮手緻意,說明“東莞的下一個五年開始了”。

各界都在關注,“再出發”的東莞,将會以怎樣的姿态,什麼樣的經濟面貌,為東莞發展史寫進新的内容?

“新一屆市委必須始終居安思危、積極應對,解放思想、主動破解,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不辜負全市共産黨員和人民群衆的期望與重托。”這是12月23日下午新一屆市委常委媒體見面會上,市委書記呂業升發出的铿锵之聲和鄭重宣示。

事實上,在過去七個月的時間裡,東莞人民已經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從八大調研的謀事之基,到十大行動計劃的務實之舉,再到嚴厲考核的成事之道,從城市價值追求的深刻闡述,到“東莞突圍”的城市理論創新,再到黨代會報告的發展目标鎖定,這些足以勾畫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施政理念、施政風格的清晰輪廓。對方向的堅定自信、對問題的深刻洞察、對大勢的準确把握,必将讓“東莞号”巨輪駛入更為開闊的水域。

東莞的發展是一幅前後相繼的長卷,描畫新的風景,既别開生面,也在赓續傳統。

回顧東莞的發展曆程,“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城三創五争先”、建設“現代制造業名城”、“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實現高水平崛起”等各個時期的戰略舉措,無不是在彙聚智慧、明确路徑、破解難題的重要成果,也讓今天的東莞能夠站在更高起點上。

“六個雙重”、“價值追求”、“兩個率先”、“兩個跨越”、“兩個根本性”、“園區統籌”、“倍增計劃”……綜覽輿論對此次黨代會的關注與期待,這些詞彙成為最受矚目的關鍵詞,其所托出的是新路徑、新思想、新觀念,也是各界分析東莞新變化、把握東莞新走向的依據。

東莞故事正在書寫新的精彩篇章。在實現東莞“兩個率先”的征程上,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具有非同尋常的曆史意義,其所締造的發展前行新局面、豁然生動新氣象,此刻已孕育在東莞更高水平的發展中。

突圍前,摸家底

在新常态下東莞找準問題、理清方向、凝聚力量的大調研,勢必對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産生積極、巨大、深遠的影響。

短短5年時間,東莞市普萬光電散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萬光電”)年産值已經從幾十萬元變成近兩千萬元。

按照創始人靳濤2016年的設想,明年公司将會進入到高速發展期。到2018年,他希望公司能夠挂牌“新三闆”。

普萬光電想要爆發式成長,少不了政策、環境、平台的支撐。此時的靳濤希望能夠借助“外力”,給企業添上一對“翅膀”。而其所在的東莞剛剛推出的企業“倍增計劃”,讓普萬光電有了如虎添翼的感覺。

企業“倍增計劃”,如今已被寫進黨代會報告,成為今後五年東莞八大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全市範圍内商界關注的焦點。這個計劃的醞釀出台,背後則源自于一場大調研。

今年七八月間,東莞掀起了這座城市近年來規格最高、領域最廣、規模最大的一次調研行動。這是東莞在“要素動能”逐步弱化、“産業現狀”大而不強、“城市建設”相對落後、“公共服務”亟需完善情境下的一次自我審視與突破。

面對發展重任,東莞以怎樣的思維、什麼樣的方式、多大的力度去找準問題、理清方向、開創新局?“要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彙聚我市廣大黨員幹部群衆的智慧,深化共識,凝心聚力,為我市在新的征程上率先破題。”市委書記呂業升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調研動員部署會議上發出铿锵之音。

“進一步凝聚共識,聚各方之智找準突出問題,理清破解思路和對策,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開創工作新局面。”市委副書記、市長梁維東在會上作了動員。

如果說,兩個月的大調研是“摸家底”,那麼,随後東莞就是在掌握情況、分析問題基礎上,将前段時間的大調研成果轉化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去,讓大調研智慧成果凝聚共識、指導實踐、解決問題——8個重點課題,形成了8份高質量的調研主報告、51份調研子報告,重點梳理了70多個問題。

從大調研的深入調查到十大行動計劃的系統出台,從園區統籌到企業“倍增”計劃,從集約發展到公共服務,從開放型經濟到金融創新,從均衡發展到城市品質……新的認識回歸現實,再認識指導再實踐,東莞的工作落到一個“實”字上,就是要通過真抓實幹,讓調研成果在實際工作中轉化應用,不讓調研成果“寫在紙上”“挂在牆上”。

或許,從更遠的時空維度、更大的戰略維度和更真的務實維度來審視,這次在新常态下找準問題、理清方向、凝聚力量的大調研,勢必對東莞未來發展産生積極、巨大、深遠的影響。

識時局,定方略

“六個雙重”的判斷,被認為是制約東莞更高水平發展之“圍”。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态的語境下,“突圍戰”矛頭所向,也正是這些長期累積的問題。

“未來五年,東莞不可避免要展開一場新的突圍之戰,必須在包圍中殺出重圍。”12月14日上午,呂業升在市委黨校以《東莞突圍》為題,為廣大黨員幹部作專題輔導報告時,擲地有聲地作出如是論斷。

在報告會上,呂業升緊緊圍繞“東莞突圍”這一主題,從突圍背景、突圍方向、突圍路徑、突圍重點等多個維度,立意深遠、深入淺出、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東莞未來五年的總體發展思路。

“六個雙重”的判斷,也正是在這次報告會中得來。

何謂“六個雙重”,即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場分流的“雙重擠壓”,區位優勢弱化和城市競争加劇的“雙重困境”,開發強度偏高和生态負荷過重的“雙重約束”,“三駕馬車”減速和動能轉換膠着的“雙重風險”,化解社會矛盾和消除安全隐患的“雙重挑戰”,推進深度轉型和鍛造一流隊伍的“雙重考驗”。

“這些判斷,清醒地提出了東莞圍在哪、突向哪。”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認為,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東莞的發展過程中,上述種種難題和障礙,一直以特定的狀态和形式存在着。

他說,經過數十年的高速增長,東莞在創造巨大經濟奇迹的同時,舊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要素、資源、環境等制約之下,經濟社會在增長動力、産業結構、生态環境等方面面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就以區位優勢來說,在改革開放之初,東莞充分利用毗鄰港澳,并處在廣州和深圳兩大經濟走廊中間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港澳的資本、技術和市場的輻射,積極承接廣深的創新、産業、人才等優勢資源溢出,大力招商引資,取得了經濟的較快發展。

然而,随着目前港珠澳大橋的即将開通、深中通道的開建,珠三角與粵西區域的時空距離将會大為縮短,我市區位優勢将進一步弱化,深圳、香港的溢出效應将會有更廣闊的腹地稀釋。

過去,東莞習慣了的那種“等着來招商、坐着來選資選項目”的局面很快被打破,迫切需要東莞更加積極主動地把握“窗口期”,加快與廣深城市基礎設施的對接,打通深化合作的“最後一公裡”。

“六個雙重”的判斷,如今已被廣泛認為是制約東莞更高水平發展之“圍”。

如何突圍?丁力解讀黨代會報告時指出,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态的語境下,“突圍戰”矛頭所向,正是這些長期累積的問題。東莞的黨代會報告已鎖定了方向,牢牢把握轉型、創新、統籌、集約、開放、善治、改革七大關鍵詞。

未來五年,東莞不可避免要展開一場新的突圍之戰,必須在包圍中突圍出去、殺出重圍,為東莞赢得下一個五年。

突圍,如今在東莞政商圈形成一個新的詞語。

未來五年,東莞不可避免要展開一場新的突圍之戰,必須在包圍中突圍出去、殺出重圍。如何突圍,才能為東莞赢得下一個五年?園區統籌、倍增計劃成為了黨代會上的熱詞,也是東莞突圍的兩條路徑。

事實上,就當前的東莞而言,園區、鎮街發展的最突出一個問題就是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于是,推進統籌管理體制改革因此被廣泛認為是大勢所趨。

“鎮街未來發展的潛力在于抓鎮村園區統籌。”對此,12月22日虎門鎮鎮長曲洪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虎門鎮将進一步加大鎮對村組土地的統籌力度,推動園區統籌聯動發展,進一步提高園區的帶動輻射能力。

厚街鎮委書記萬卓培說,要以集約發展破解土地資源緊缺、城市空間不足等問題,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産業集群、促進區域融合,統籌好鎮村發展,進而提升園區發展質量。

實施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也成為突圍另一關鍵所在。東莞市華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立實業”)技術中心副主任雷厚根說,依靠公司目前的人才儲備,創新能力有限。公司也曾努力去與國内外的新技術進行對接,但總是不盡如人意。眼看着IPO日益臨近,華立實業更加迫切地想對接上新技術。

原來,華立實業是一家常平本土企業,這家生産和銷售家居裝飾複合材料的企業,現有員工400多人,公司的年産值已經超過4億元。目前,公司已經在主闆排隊,準備IPO。華立實業的發展勢頭可謂良好,但走上資本市場之後,公司如何更好地對接新技術,如何更好地進行品牌宣傳,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投融資都是擺在公司面前的待解之題。

如今,因為企業“倍增計劃”的應聲上路,讓華立實業自信滿滿,希望能進入該公司所在的常平鎮首批企業“倍增計劃”名單。

“倍增計劃政策包将讓人眼前一亮。”12月21日上午,呂業升參加市黨代會東城代表團分組讨論時表示,“倍增計劃”政策包一定會讓人眼前一亮、過目不忘,有針對性地匹配政策資源,用“幹貨”去推動企業倍增。

這一席談,不僅為東莞企業打氣,看到了新的政策紅利,也讓人看到了東莞市委市政府政企同心謀發展的決心。

新征程,再起航

隻要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實現這一目标,東莞更高水平發展就能取得階段性的成效,老百姓将有更充分的獲得感。

GDP向萬億邁進——這個目标,因為被寫進黨代會報告而備受關注。

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東莞突圍路上,這座靠傳統産業起家的城市要向萬億GDP邁進,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标,瓶頸也很明顯。

一個最為凸顯的瓶頸是東莞已進入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階段,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土地資源日漸減少,傳統要素的邊際供給增量已難以支撐經濟的持續發展。僅以土地資源為例,數據顯示,2030年東莞總規建設規模是1190平方公裡,而去年東莞的土地使用面積已經達到1140平方公裡。

突圍之路,需要城市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東城街道黨委書記陳志偉說,為擺脫土地因素的制約,東城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探索街道、社區、社會三結合模式,引導牛山工業園落後産能往對口支援地區轉移,騰出來的300多畝工業用地,用來吸引新的手機供應鍊相關企業。目前,這塊工業用地上已引入10多家企業,一年稅收在1000多萬元。新落戶企業将建設華南區域總部,達産後年稅收5億元。

“早期缺乏規劃,目前剩餘的土地也不多。”常平鎮橋梓村黨工委書記周柏昌告訴記者,要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是必然選擇,為此,村裡通過環境提升、“三舊改造”等,整合了閑散土地100多畝。今後,将利用有限的土地,緊跟市委部署,引導集體發展優質物業型經濟、服務型經濟和投資型經濟,推動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也認為,東莞要探索鎮(街道)村(社區)土地增值收益等利益分享機制,加大鎮(街道)對村(社區)規劃建設、項目招引、産業發展等的統籌力度,不能再靠土地要素驅動,而要用最少的資源配置,創造最好的效益。

在城市原有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的現實面前,一條新的發展路徑、發展思維正在東莞應聲上路。黨代會報告所提出的未來五年發展目标,也将通過全市各級黨組織、黨員的共同努力去實現。隻要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實現這一目标,東莞更高水平發展就能取得階段性的成效,老百姓将有更充分的獲得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