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年風險監測結果分析研判,清明節前後氣溫逐步升高,随着天氣回暖,食源性疾病呈多發态勢。
食源性疾病主要以微生物感染、食用有毒植物和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為主。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主要發生在農村聚餐、學校及餐飲服務單位;食用有毒植物(主要是野菜)和食用蘑菇中毒主要發生在家庭、學校、工地食堂等。因此,學校、工地、家庭應重點防範因食品污染、儲存不當、飲用水污染導緻的緻病微生物污染,個人及家庭不要随意采摘野菜和野生蘑菇,避免誤食中毒。
毒蘑菇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于擔子菌,少數屬于子囊菌。世界範圍内已報道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道480種。
根據我省風險評估結果提示,4月-10月,是食用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山區農村居民為重點關注人群。提醒市民,民間流傳的鑒别方法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1.鮮豔的蘑菇有毒,顔色普通的蘑菇無毒。
錯!事實上,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顔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而“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2.長在潮濕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錯!事實上,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3.蟲咬過的蘑菇無毒。
錯!事實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4.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
錯!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5.高溫煮熟就沒有毒了。
錯!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南昌疾控“提醒您:
”避免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采摘、購買、銷售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發生誤食中毒。
此外,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如未焯水的香椿、發苦的瓠瓜等,同時具有富集環境中的有害物質的風險,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需謹慎食用!
中毒後緊急處置
食用野生蘑菇和野菜出現身體不适的,尤其是有惡心、頭暈、嘔吐、腹痛、腹瀉、幻視、幻聽、血便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當地就近醫院電話。
2.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采用簡易方法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處理,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用湯勺等硬質物品刺激喉部,盡快排除體内尚未被吸收的殘食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體液,防止脫水導緻休克。
4.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食用過的野菜或野生蘑菇,提供給醫護人員作進一步治療參考。
END
來源:江西發布
@南康融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