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總聽到家長說
“剛吃完别蹦蹦跳跳
小心你的胃下垂?
年少的計仔君可被這個
聽上去可怕的名詞吓了一跳
跳一跳,我的胃還會掉下去?
胃下垂,字面理解就是胃掉了下去?
聽上去似乎有點吓人~
其實實際上這是種什麼樣的症狀呢?
和專家來聊聊~
胃下垂就是韌帶的乏力,腹腔的壓力的減低,腹肌的緊張度,收縮力的減低會導緻胃部位置下移所緻。就是我們常說的胃下垂了。
胃下垂帶來的常見症狀有:腹脹,食欲下降,惡心,腹痛。
首先來看我們的胃是什麼樣的呢?左圖這個有食管、胃體、12指腸球部,這是正常的。
一般如果是正常的話,胃離髂肌邊線是相當遠。
一旦出現這種,從中醫的角度是說,因為氣虛,下瀉導緻不能升陽,就會出現胃腹往下降。像是下圖右邊顯示的,胃部完全已經垂到盆腔裡面了。
一般胃下垂的分類是:輕度 中度 重度
胃小腕和髂肌連線之間兩個距離1到5厘米之間叫輕度,5到10厘米是中度。如果這兩個距離胃小腕和我們髂肌連線之間超過了10厘米,我們就說他是重度的胃下垂了。
而其實在這樣的狀态下,食物吃進去,再經過消化進入腸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了,胃下垂對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響。
同時這樣下垂到這個位置,對于其他的内髒也是一種壓力,其他的髒器也會有一定的下垂的情況。
胃下垂一般常見的發生人群有:
産婦、身體較為消瘦的患者
胃下垂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
這是跟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現在就有一個案例
有一個從事文職工作的患者個子比較高,肌肉比較瘦削。因為工作緣故就會經常久坐不動,在長期以往後,發現胃部不舒服,檢查得知是胃下垂。
因為久坐,并未運動,在中醫上看,患者就容易肝氣郁結,還加上本來脾胃就有些虧虛。而除了不運動,其實還有飲食不當,經常生氣都會容易導緻胃下垂的症狀。
中醫講的脾叫脾主升,脾主升清,就是說人體的一口陽氣是靠脾來升的。如果升發的作用好,健脾益氣以後就會有一個升提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給脾補氣,就相當于是在幫助胃打氣,如同那個氫氣球慢慢地升上去那樣。
對待胃下垂需補氣
中醫在這方面的治療
有很多種方法
大家一定不要錯過了
補中益氣丸
(是補中益氣方演化來的配方丸)
方法:一天吃6g,一天吃3次
味道:如同薄荷的甘甘涼涼的
功效:在中醫中它是一個很經典的方劑,我們叫補中。補中生巢。
材料:人參,作用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振志
黃芪:益氣生陽、陳皮:行氣健脾、再加上當歸、生麻、柴胡、白竹。
這些藥物共同組成一個方劑,後面我們經過在藥房制作等就做成補中益氣丸。
特制五指毛桃湯
材料:五指毛桃草藥:牛大力,千斤拔,黃芪、黨參
像現在這種季節服用是非常适合的,因為用的這些都不是那種很燥熱的藥物,适合平補,同時也不上火
tip:西洋參是稍微益氣滋陰為主的,就不是補氣為主的了。效果稍微不太适合放入湯中。
計仔君有話說
生活中有點不注意,就可能有胃下垂的情況出現。計仔君還是那句話,大家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規律。不要搞得亂糟糟的,這樣你的身體才會好!
18:00~19:00守住電視
廣東公共頻道 《生活計仔多》
告訴你最實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