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近日,成都天氣開啟夏日“續費模式”,市氣象台于6月28日發布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其中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三聖鄉,為37.3℃。“熱情”的天氣“勸退”了準備出門的市民,居民家中和辦公場所也紛紛開啟空調,為夏天“續命”。那麼問題來了,空調開26℃真的最省電嗎?怎樣使用空調最适合身體健康呢?我們的記者做了個實驗。
記者親測:空調設定26℃真的最省電嗎?
為解答這個問題,記者準備了一台制冷量1P的家用空調,一間面積約12㎡的卧室,以及一個可以計算耗電量的計量插座。測試期間,室外溫度約29℃,室内溫度約32℃,在開啟8小時、三檔風力的前提下,分别将空調設置為 27℃、26℃、22℃。
測試1:設定溫度:27℃ 8小時 耗電量:1.122千瓦時
測試2:設定溫度:26℃ 8小時 耗電量:4.577千瓦時
測試3:設定溫度:22℃ 8小時 耗電量:7.749千瓦時
按照記者所在小區的電費計價标準,以一個月時間推算,空調設置22℃時的用電費用要比設置27℃時高出約100元。
同時,據國家電網成都電力的工作人員介紹,成都全市用電高峰期時的空調用電負荷占全市電力負荷的40%-50%。假設全成都的空調都同時調高1度,電網負荷将降低40至50萬千瓦,相當于整個溫江區的平均用電負荷。
專家科普:開空調也要因人而異
王曉霞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長期開空調雖然帶來了涼爽,但也留下了不少健康隐患。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曉霞告訴記者。空調的持續開啟時長因人而異,不建議有基礎性疾病、體質較弱的市民長時間開空調。普通人使用空調,也要注意通風換氣和戶外運動,避免因長期待在空調房誘發的呼吸道疾病。
對于大家常言的“空調病”,王曉霞介紹,“空調病”并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疾病,它是一種因在密閉環境中空調開啟時間過長、新鮮空氣少,導緻出現一系列身體不适症狀的總稱。常見的症狀有咽喉幹燥、咳嗽、胸悶、疲勞、頭疼等。因為所處密閉環境時間過長,空氣中的含氧量下降,病原體滋生,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也相應上升。不過,出現這些症狀後,也不必過分緊張,往往外出呼吸一些新鮮空氣,就會有所緩解,症狀較為嚴重的可以向醫生尋求幫助,對症治療。
生活技巧:使用空調這些重點需注意
王曉霞介紹,科學使用空調首先要保持房間處于适當溫度和濕度。其次,持續待在空調房内的時間不宜超過5-6小時,及時戶外運動。同時,還要保持室内的空氣流通,必要時通風換氣。飲食上盡量多食用蔬菜水果,多喝水避油膩。更重要的是,每年至少做一次徹底的空調清洗,由于空調内部結構複雜,容易滋生軍團菌、曲黴菌等各種病原體,定期保潔也有利于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産生。此外,新房裝修時也盡量選用低污染家具,有條件的還建議加裝新風系統。
夏季空調溫度過低
不但浪費能源
還削弱了人體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
隻要把空調調高一攝氏度
全國每年可節電約33億度
(川網傳媒·四川手機報記者 徐浩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