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平時喝什麼

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平時喝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02:11:42

脾胃屬中焦,所以中氣又為脾胃之氣,脾胃等髒腑對飲食物的消化轉輸 、升清 降濁等生理功能,《靈樞經·口問》:“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 漢 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蓋中氣雖虛,表尚未和,不敢大補。”中氣充足,即脾胃功能健旺;中氣不足,即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嚴重者,因中氣不足,升舉無力,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小兒囟陷等,稱中氣下陷。

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平時喝什麼(氣短乏力是中氣不足)1

從上面這段話就能看出中氣不足即為脾胃之氣不足,中氣不足長此以往即為中氣下陷。

二者的定義:

中氣不足

中醫認為,身體太虛弱,尤其是中氣不足,脾腎虧虛,才會造成子宮下垂及胃下垂等毛病。當一個人站立的時候,所有的器官都會受地心引力影響而向下垂。如果這個人的内髒肌肉開始松弛,承托力不夠的話,像胃部、子宮等肌肉厚的器官,就會有下墜傾向。這種情形,中醫謂之“中氣不足”。

中氣下陷

多指脾氣虛以緻組織弛緩不收,髒器松弛導緻脫垂一類病證。脾居中焦,其氣主升,若飲食勞倦傷脾,或久病損脾,皆可緻脾陽虛陷,升提失司。

二者的區别

中氣不足

常見面色黃而少華,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眩暈,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若同時見胃痛則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脈虛等。

中氣下陷

多兼有氣虛和氣陷兩種證候的臨床表現。往往會出現飲食減少,體倦肢乏,少氣懶言,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大便稀溏,舌質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陰挺等。伴有頭暈目眩,肢體困重倦怠,聲低懶言。多見于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

二者的辯證

中氣不足

中氣,脾胃氣也,後天之本。中氣不足,說話無力,人體無源頭活水,則坐吃山空。

先天禀賦不足,或脾胃虛弱者。脾胃雖為後天之本,但若是先天體質虛弱、根基不牢,也會引起後天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勞倦過度,憂思日久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過度勞累都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肢體失養,出現神疲乏力等中氣不足的症狀。

本證多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緻。脾胃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納運乏力,故見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虛則清陽不升,中氣下陷,故見脫肛,子宮脫垂等;清陽陷于下焦,郁遏不達則發熱;氣虛腠理不固,陰液外洩則自汗。

治則:補中益氣

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中氣下陷

本證大多由脾氣虛發展而來。《諸病源候論•痢疾諸候•脫肛候》:“肛門大腸候也,大腸虛冷,其氣下沖者,肛門反出。亦有因産用力努偃,氣沖其肛,亦令反出也。”《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陰挺出下脫候》:“胞絡傷損,子髒虛冷,氣下沖則令陰挺出,謂之下脫。亦有因産而用力偃氣而陰下脫者。診其少陰脈浮動,浮則為虛,動則為悸,故脫也。”

益氣升陷宜用:升陷湯加減中氣不足與下陷在很多症狀上是重疊的,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要咨詢專業人士的建議方能起到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