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以蔔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争。
譯文
魏文侯以蔔子夏、田子方為師,他每次經過名士段幹木的住所,都要在車上起身行禮,四方賢良之士紛紛前來歸附他。
魏文侯與群臣飲酒,奏樂期間,忽然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卻下令備車前往郊野。左右侍臣問:“今天飲酒十分開心樂,天又下着大雨,國君打算到哪裡去呢?”魏文侯說:“我與獵苑主管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此飲酒很快樂,也不能不遵守約定!”于是就前去赴約,親自告訴獵苑主管取消當天的射獵。
韓國向魏國借兵準備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從命。”趙國也來向魏國借兵以讨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兩國使者都氣憤地回去了。後來韓、趙兩國得知魏文侯所說的話是為了他們之間的和睦,都前來感謝,尊魏國為盟主,魏國因此才成為魏、趙、韓三國之中的強國,當時的其他諸侯國都不能和它争雄。
魏文侯是魏桓子的孫子,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的盟主,也是一位保留了春秋霸主基本素養的邦君。
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三家被封為列侯,從而開啟了中國曆史的戰國時代,他們也成為戰國七雄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獨立登上曆史的舞台,而魏文侯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
魏文侯的成功是典型的陽謀,歸納起來其實就是八個字:禮賢下士、行己守信。這是自古以來有大作為的君主都曾經實踐過的成功之道,也可以說是成功的必然之路,看上去平淡無奇,卻是真正意義上大道。
魏文侯以蔔子夏、田子方為師,對當時的名士段幹木也禮敬有加,絲毫不敢以諸侯之尊而傲視國人,表現出儒家恭敬的個人修養,隐隐有賢帝王遺風。商湯以伊尹為師,周文王以太公為師,為後世樹立了尊師的典範,他們能夠以百裡之地而王天下,就是從禮敬賢能開始。
古人曾經說: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王。古往今來成功的帝王,幾乎沒有人能脫離這則曆史興亡的法則。蔔子夏、段幹木都是當時的儒者,以道德學問聞名于世,魏文侯以他們為師,就表示他有雄霸天下的情懷。他能夠放下諸侯的身段,師事儒者,就會吸引天下賢達之士歸附。正因為他有這樣的情懷和胸襟,因此,當時一大批才俊都來到魏國,像著名的李悝、吳起等人,紛紛到魏國施展抱負,幫助魏國迅速崛起,跻身于七大強國之列。
孟子說: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要想為天下得人,為富國強兵延攬人才,就要具備上善若水的素養,能夠善利萬物而居卑處下,這就是成功的陽謀,放之四海而皆準,隻不過多數人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而已。
在現實中,很多人喜歡談論謀略,喜歡談論成功學,喜歡投機取巧,以為成功有捷徑。其實,成功的捷徑就在于修身,尤其是那些希望成為管理者,甚至希望成為領袖的人,如果做到了禮賢下士,就能聚集一批才俊,如果做到了行己守信,就能赢得普遍的信任,那麼成功也就是水道渠成的事了。那些投機取巧的邪門歪道,往往把成功寄托于僥幸,雖然也有撿漏和天上掉餡餅的津津樂道,但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複制的成功,而像魏文侯那樣的陽謀才是可複制的成功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