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今年研究生畢業,對我抱怨說“後悔當初本科畢業時沒有去考個公務員”。那大學生畢業時到底有沒有必要去考公務員?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明白這幾點:
一、畢業後的選擇有哪些?
臨近畢業,我們不免會感到焦慮、緊張、不知所措,一邊是還未寫完過審的畢業論文,一邊是走出校園後何去何從?
說到畢業後的選擇,無非以下幾個:一是考研,适合不着急就業,選擇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學生;二是應聘進入企業,屬于不想費精力去考,又急需上班拿工資學生的選擇;三是考編制,包括公務員、事業編、教師編等等,适合需要就業,又需要穩定就業,不想急于進入社會市場的學生;四是自主創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打下一片天地;五是其他的一些,比如回家繼承家族企業、入伍參軍、參加國家服務基層計劃等等。
可以說,畢業選擇多種多樣,甩掉焦慮,需要我們認清自己,尋找适合自己的路。這裡我們主要說一下考編制這條路。
二、考編制的目的是什麼?
當你問一個考公人“你為什麼要考公”,99%的回答肯定不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上岸之後的回答,上岸之前絕大多數都是回答: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等等。
成為公務員雖然不能發财,但是可以冬暖夏涼,吃不撐也餓不死,基本不會擔心失業問題,福利假期等都可以保證,尤其是近幾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之下,考公又成了熱門。
我想大多數人熱衷于考公而不是進入公司企業都是這個原因。
三、畢業時考編制有什麼優勢?
要想成為公務員,僅有一腔熱血還不夠,首先要做的是必須具備考公的資格條件。考公的三大條件一般是專業、身份和基層工作經曆,而前兩者尤為重要。先說專業,經統計,以專業招錄人數為統計标準,2022國考招錄中,排名前十的熱門專業依次如下:财政學、經濟學、金融學、計算機、法學、統計學、文學、财會審計類、工商管理、新聞。但是,專業是在入學時就既定的,畢業時也無法改變。
我們重點說第二點,考生身份的優勢,也就是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尤為重要。我們知道,近些年國家為了保障大學生就業,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在制定招錄計劃時應當向應屆畢業生傾斜。國考省考的招考職位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大多數崗位都要求應屆畢業生身份。因此,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的職位較多,相對于社會在職人員來說,大學生畢業考公務員在報考時就占據了極大優勢。除此以外,學校的學習氛圍、個人的學習精力、備考的時間都優于社會在職人員。
綜上來說,當你畢業不知如何選擇時,又不想進入企業,又無家族企業可以繼承,不妨試一試考公,雖然是“千人過獨木橋”,但這時是最好的考公時機,值得試一試。#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