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

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3 14:21:57

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進行了明确的闡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看來,隻有能夠做到這三點的人,才能稱其為大丈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果)1

從蔺相如身上學會了什麼

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進行了明确的闡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看來,隻有能夠做到這三點的人,才能稱其為大丈夫。

在我國的曆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有的孔武有力,而有的卻是文弱書生,但依舊不妨礙其成為英雄。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上卿蔺相如。

因着他的所作所為,成語中便有了“完璧歸趙”的典故,對于這段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卻陷入了無盡的深淵。渑池之會似乎也是趙國最後的高光時刻了。

完璧歸趙

在楚人卞和發現了和氏璧之後,這塊巨大而無暇的美玉便名揚天下。各國的諸侯都希望能夠得到這個稀世珍寶。在幾經輾轉之會,和氏璧最終落到了趙惠文王的手中。

秦昭襄王得知此事之後,便派人向趙惠文王提出願意用秦國的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塊和氏璧。趙國君臣聽完秦國使臣的要求之後,個個面露難色。

在當時,秦國的軍隊便有着“虎狼之師”的稱号,常年與遊牧民族的作戰經驗,以及商鞅變法,都使得秦軍成為了一支戰鬥力十足的部隊。而此次以城的做法,讓趙國君臣陷入了兩難之中。

擁有一流軍隊的秦昭襄王,很可能會在趙國交出和氏璧之後,拒絕交割城池。到時候以趙國的實力,很難為自己讨回公道。而如果拒絕秦國的要求,趙惠文王則會被其他諸侯視為專注于蠅頭小利的傻子。

面對這一難題,蔺相如自告奮勇陪同趙惠文王出使秦國,來破解這一死局。之後在渑池之會上,蔺相如也以大無畏的精神,讓秦國君臣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并以視死如歸的決心,阻止了秦昭襄王的陰謀。

由于蔺相如的出色表現,回到趙國之後,趙惠文王便封他為上卿。故事到這裡,似乎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壞人的陰謀沒有得逞,好人也得到了應有的獎賞。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麼?

秦王的計謀

在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雖然也時常發生戰争,但戰争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在諸侯國中稱霸,取得霸主地位,因此即便一個國家被打敗,也隻是向戰勝國稱臣而已。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争的性質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為了搶奪更多的資源,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間,侵吞他國的滅國戰開始成為當時戰場的主旋律。

在這種背景下,各諸侯國都在努力擴充本國的軍備,訓練軍隊,同時伺機發動戰争。然而為了占領道德的制高點,發動戰争依舊需要名正言順。

于是,看似為了争奪和氏璧而開展的渑池之會,在秦昭襄王的謀劃之下,就變成了制造摩擦的舞台。從種種迹象來看,秦昭襄王都是在有意制造摩擦,以挑起兩國争端。

而捍衛趙國尊嚴的蔺相如,無意間便落入了秦昭襄王的圈套當中。最後在蔺相如以死相逼之下,秦昭襄王不得不将和氏璧還了回去,而且看上去似乎還是秦昭襄王迫于蔺相如的恐吓之下的無奈之舉。

作為渑池之會的東道主,秦昭襄王理應掌握主動權。然而一番操作之後,秦昭襄王卻成為了這場會面的“受害者”。蔺相如在充分地展示了氣節與智慧的同時,秦國君臣的顔面也徹底掉在了地上。

如此一來,秦國上下對趙惠文王和蔺相如的仇恨便可想而知。這種在主場失利的慘敗,對于能夠與狄戎争衡的秦國來說,稱得上奇恥大辱。這樣的屈辱如果不能在戰場上洗刷,恐怕秦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于是在秦昭襄王的策劃之下,秦國上下對趙國的怨恨可謂達到了頂點,同時蔺相如在渑池之會上的種種作為,自然也成為了以下犯上的典型案例。至此,秦國向趙國出兵的理由已經十分充足了。

完璧歸趙的代價

就在渑池之會的第二年,秦國便派出大軍向趙國大舉進攻。這場戰争持續了三年之久,趙國傷亡過萬,同時丢失了四座城池。

當時趙國的軍事力量并不亞于秦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便擺脫了中原軍隊的裝備束縛,戰鬥力直線攀升。然而在與秦軍作戰的同時,趙國還要提防北方匈奴的入侵,因此無法全力應戰。

而且,相較于秦國的國力,趙國處于明顯的劣勢。秦國在經曆了商鞅變法之後,冗餘的貴族支出被大大削減,因此積累了巨大的财富。同時秦國農業經濟的崛起,讓秦軍有了充足的補給保障。

對于戰争來說,一個國家能否支撐住戰場上的消耗,是赢得戰争的關鍵。很明顯趙國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在割讓四座城池之後,趙國希望能夠盡快結束眼下的戰争,好赢得一絲喘息之機。

但是這四座城池很明顯不能令秦國滿意。公元前260年,秦軍在名将白起的帶領下,再一次向趙國發起進攻。這一次趙國的名将廉頗采取防守策略,成功地阻止了白起的進攻。

然而由于趙國國力薄弱,新繼位的趙孝成王面對巨大的戰争消耗感到憂心忡忡。同時,秦國采取反間的策略,讓趙孝成王對廉頗的忠誠起了疑心,最終換上了年輕的将領趙括來替代廉頗。

在趙軍更換将領之後,武安君白起迅速結束了這場戰鬥,四十萬趙軍全部成為了秦軍的俘虜,史稱“長平之戰”。由于害怕如此人數衆多的趙軍俘虜奮起反抗,白起下令将他們全部坑殺。

于是四十萬趙國青年就這樣結束了生命,趙國徹底失去了發展壯大的資本,最終隻能退出曆史的舞台。

結語

俗話說:“最高級的獵手,往往以獵物的姿态出現。”這句話十分适合秦昭襄王的所作所為。對于秦昭襄王來說,和氏璧固然是價值連城,但是也僅僅是他引起戰争的一個道具而已。

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天下的寶物全部被他收入囊中,其中也包括和氏璧,甚至将其雕刻成傳國玉玺,作為統治天下的信物。可見隻要目光長遠,眼前的得失利弊,自然一目了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