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原産自我國,曾是主要糧食的高粱,為何現在被遺忘,少有人種植?
我國是人口大國,自古以來為了填飽肚子,所種植的糧食作物也非常多樣。
在古代的時候,就有着“六谷”之說,指的是“稻、黍、稷、粱、麥、苽”六種糧食作物。其中就有人說在當時所說的“梁”就是現在的高粱。
對于高粱的起源向來都有争議,有學者說它是起源非洲,然後傳入我國的。可是考古卻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我國就已經有高粱了,并且它在我國的栽種曆史也非常悠久。
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更是成為了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
可是在最近幾十年,高粱卻似乎被人遺忘了一樣,種植它的人越來越少了。
曾經南北方大面積種植高粱這種作物的适應性非常強,它長得高大,葉片也很寬大,但是卻有極強的耐旱性,這是因為高粱的根系很發達,能深入到土壤深處。
同時高粱的葉子也很特殊,既能反射太陽光照,同時上面還有氣孔,可以幫助減少蒸騰作用。
再加上高粱的抗病性很強,基本沒什麼病蟲害。這一點在古代就很受農民喜愛,種下以後,隻要及時除草就可以了,哪怕很少施肥,産量也不錯。
在我小的時候,到了八月份的時候,高粱也就成熟了,當時能看到山上到處都是一片片的紅色,那就是高粱熟了的顔色。
不光是在南方有種植,高粱在北方也很受歡迎,曾經也是一種僅次于小麥的重要糧食作物。
可是現在我所在的村子裡,已經沒幾個人種植了,僅有極少數特别愛好喝酒,又會釀酒的老農民還在堅持,那為何現在卻很少人種植高粱了呢?
高粱是粗糧,口感不好高粱這種作物雖然适應性很強,無論平原肥地,還是幹旱丘陵、瘠薄山區,均可種植。在當時靠天吃飯的時代,它确實很有優勢,産量不會受到幹旱等天氣的影響。
但是高粱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粗糧,而粗糧也就是偶爾能吃吃,是不宜天天吃的。高粱就是如此,它的口感并不好,一般都是和其他的食材搭配一起來吃。
同時高粱的營養物質也很一般,特别是作為粗糧的高粱,在被人吃了之後并不太好消化。
所以它雖然在過去曾經大面積種植,但是卻都是和其他的食物配合着吃,或者是做成小吃來吃。
一旦其他的糧食作物産量提上來了,高粱也就被抛在一旁了。
其次,高粱的産量不高。高粱的生命力是很強,也很抗旱,在靠天吃飯的時代,它确實是一種很好種植的糧食作物。并且全身都是寶,不光是高粱可以當糧食,它的稭稈還可以用來建房子、編制涼席、高粱穗制作掃把,餘下的還可以用來燒火。
在當時那個物質匮乏的時代,高粱是全身都被充分利用了。可是這種作物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産量并不太高。
特别是後來随着水稻、小麥的産量逐漸提升以後,很多的人更願意種植水稻和小麥了,而把高粱抛棄了。隻因它們的産量更高,口感也要遙遙領先高粱。
再次,農村釀酒的少了。雖然我國種植高粱的曆史悠久,但是真正被大面積種植還是在明清時期,尤其是在清朝以後,高粱才被真正重視起來,成為了南北方都很受歡迎的一種糧食作物。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後來蒸餾技術出現之後,人們嘗試了各種糧食作物來釀酒,發現高粱和蒸餾技術是“天作之合”。
于是高粱酒開始火了,作為釀酒的優質原料,高粱也開始受重視,并且逐漸加大種植面積。
在後來出現了不少優質的高粱酒,其中現在家喻戶曉的茅台酒,就是選用優質的高粱釀制的。
而最近幾十年,很多人外出打工,農村留下的僅有一些老人了。他們多數人年紀大了,好些地方釀酒的技術失傳了。
再加上又有了瓶裝酒,更多的人圖方便都是購買瓶裝酒,而不是自己釀酒了。既然釀酒的少了,種植高粱的也就逐漸減少了。
結束語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需要各種雜糧來充饑了,而且就連會釀酒的人也少了很多,所以才導緻種植高粱的人逐漸減少。
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種植高粱,目的就是為了釀酒。
在物質匮乏的時代,高粱曾是人們的救命糧食,南北方都有種植。但是在今天,它卻逐漸被遺忘了,很多的90後、00後根本都沒有吃過高粱了。
各位朋友們,你們當地種植高粱的人還多嗎?你會為了喝上高粱酒,而願意種植高粱嗎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