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事發生在東晉時期,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正因為梁祝故事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山東濟甯,浙江甯波、杭州、紹興,江蘇宜興等地均稱其是梁祝故裡。
我的老家在諸城市石橋子鎮,距離祝家樓不足10公裡。小的時候農村種菜園的特别多,為了防止家畜家禽破壞,菜園的四周都是用秫稭或木棍夾成籬笆,上邊爬滿豆角或葫蘆等蔓性植物,到了開花的季節,往往引來衆多蝴蝶。經常看到兩隻彩色蝴蝶一隻在前一隻在後、一隻在上一隻在下,一直在一起上下翻飛,不離不棄,煞是好看。這個時候,父親或是母親亦或其他大人都會說,梁山伯祝英台來了,順便說幾段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娛樂活動少,每到晚上,或者下雨天,大人略有空閑,就給我們“把瞎話”,我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梁祝的故事。我的父親母親都能夠完整地講述梁祝故事,故事分三個段落:第一是十八裡相送,第二是勸嫁,第三是隔簾。父親經常說,他也是聽長輩們流傳下來的,還有就是看大戲記住的,他小的時候經常跟着戲班子四鄉去聽戲。在我們當地,大人、小孩都知道梁祝的故事,說祝英台是祝家樓村人,梁祝冢就在裡丈河北崖。
梁祝冢是一個大土丘,在渠河北岸,距裡丈村約兩公裡,在古代驿道的路旁,從這裡經過的人都會停下,捧起一抔土添到土丘上,日積月累形成現在的規模。
我長大後,看了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創作的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作品,其故事多數都說發生在杭州,與發生在諸城的梁祝故事有很大區别。十八相送之當地方言,特别是師母扣住情欲魂魄一說更是能夠解釋梁祝故事發生在諸城。
我們當地傳說,諸城石橋子鎮祝家樓村的祝員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裝,到相州鎮梁山屯小梁山的學館裡求學。在祝英台入學不久,細心的師娘就發現了她與其他人不同,如廁時從不與其他人一起,夏天也不摘帽、不穿短衣,還有一次學校組織同學下河摸魚,就她托詞不去,種種迹象讓師母确定英台是女扮男裝,師母告訴了師父,夫妻二人也沒有把事情點破。
相州鎮梁山屯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學館裡同窗共讀三年,兩人在學堂是一張桌,睡覺是一張床,英台對山伯一往情深。師父師母發現這種情況後,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給兩個人課桌之間立上磚塊把兩人隔開,并規定:山伯碰倒打山伯,英台碰倒山伯挨。本意也是保護祝英台。
古代把人的情欲分為七情六欲,為了防止兩人在學校期間談戀愛、出現意外,師母就将山伯談情說愛的情欲魂魄用瓦片扣在學堂屋檐下,這樣山伯在這方面的心思和情知一點也沒有了。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隻得倉促回鄉。英台深愛山伯,山伯也不忍分别,梁祝二人戀戀不舍,便發生了“十八相送”。小梁山距石橋子十八裡,相傳“十八相送”就是送到石橋子村的石橋。英台有心以身相許,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隻念兄弟之情,并沒有特别的感受。
在十八裡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兩個人走到都吉台村前的荊河,英台看見河中有兩隻鴛鴦在水中遊,就道:兩隻鴛鴦水中玩,就像梁兄送我把家還。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口水井,兩個人趴在井口照影子,英台說:倒影像那天仙配,一個哥來一個妹。又走到都吉台嶺,嶺上長滿野生菠蘿和棘子樹,英台道:菠蘿對菠蘿,恁娘就是俺婆婆。棘子對棘子俺就是恁媳子。
隻要遇見的事物能夠作比喻的,英台都拿來暗喻山伯是男英台是女,英台要把山伯許!
奈何山伯就是不懂,一直道英台亂說:你是我賢弟,哪來的妹妹?!原因還是讓他師母把情欲魂摘了,怎麼說怎麼喻,山伯就是解不開,就是不向那個方面想。
兩人邊走邊聊,暢叙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如今石橋子鎮北的小石橋上,才被英台勸住,這就是有名的十八裡相送。
據當地老人講,石橋子村北原有小石橋,是一座不大的懸砌拱橋,石橋面上磨蹭光滑,相當結實,村名石橋也由此得來。遺憾的是此橋在前些年整修道路時被埋在路基下面了,這裡距小梁山恰恰十八裡整。就在這小石橋上,英台面對相處三年的梁兄,愛戀之情再難自制,于是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并叮囑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親。見山伯應允後,兩人才依依惜别。
山伯回到學校繼續求學,而師母看到英台已經回家,就将山伯的情欲魂魄放出。魂歸的山伯一下就回憶起與英台相處的點點滴滴,特别是在十八裡相送時英台說的每一句話,立即明白過來,英台就是小九妹,小九妹就是英台!山伯捶手頓足,恨自己怎麼這麼愚鈍,辜負了英台的一片癡心。立即決定速到祝家求婚。
豈知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祝父已将英台許配給安丘官莊鎮馬家莊子财主之子秀才馬文才(馬家莊子村距石橋子8公裡)。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别。臨别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山伯回家後憂郁成疾,不久身亡。臨死前,囑咐家人:馬家迎親從這裡走,馬家送親把這裡來,把我葬在裡丈河北崖。這也就解釋了山伯家是梁山屯,而葬在了裡丈河北崖的原因。
英台被迫出嫁時提出要求,出嫁路上必須到山伯墓地前祭奠。等到途經山伯墓地,英台叫停花轎,脫掉外邊的紅嫁衣,露出早已經穿好的素衣,來到山伯墓前,先向墓行三拜大禮,訴說前情、相思之苦,表達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的決心,而後繞墓地左三圈右三圈。在祝英台哀恸感應下,天地突然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霁,彩虹高懸,就在山伯墓将要合攏的時候,墓中有兩隻蝴蝶翩翩飛出,從此,梁祝二人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跹飛舞。
關于《梁祝》的傳說,在我們這裡較其它地區傳說有很多不同之處,“十八相送”中的“菠蘿對菠蘿,恁娘就是俺婆婆。棘子對棘子俺就是恁媳子”,就是純粹的本地方言。而與其它地區傳說最大的區别還是扣魂魄一說,我查閱資料,沒有一個地方有這個傳說,而恰恰是這個傳說解開了山伯不解情義的真正原因。按常理梁祝同窗共讀整三年,學同桌,睡同床,怎麼會發現不了英台是女子?在“十八裡相送”過程中,英台已經非常直白地表達了,而山伯就是不開竅,隻有這個原因才是最好的解釋。
因此,我們這裡較其它地區故事更完整、更具體。有真地點、真村名,更有真人物、真情節。當然,如此美好的故事必然會廣為流傳,《梁祝》傳說從出現在單一地區到跨地域,除了依賴其延續與傳播,更在于反映出全體勞動人民的願望,愉悅自己,教育後代。諸城像個《梁祝》傳說的中心點,各地的《梁祝》傳說就是以它的産生地為圓心,漣漪般向四面八方蕩漾開來,為濰坊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提供了幫助。
(作者系諸城古文化研究會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