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寫楊柳的特别多,要評出哪一首寫得最好,還真不容易。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精力去讀完。再一個就是寫楊柳的詩基本上都是七言絕句,質量不相上下,真的不便排出名次來。
為什麼這麼多人寫楊柳呢?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柳樹長得非常漂亮,像個美女,而且它來得早,嚴寒還沒有完全退去,它就發芽了,簡直是一個報春的使者。
二是楊柳象征着别離和送客,柳與留諧音,表示的是一種挽留的意思。所以古人往往有折柳送行,表示依依惜别的意思。這個意思早在《詩經》那個時候就有了,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而報春和送别,這兩個都是詩歌永恒的主題。特别是在古代交通和通訊不便的情況下,離别确實是一件大事,因而常常被寫進作品中。
我們讀到賀知章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那是寫景的。讀到劉禹錫的“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别離”,那是送别的,都寫得不錯。下面我們要讀的是白居易的《楊柳枝詞》,看看他是一種什麼寫法。
《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首詩大約寫于844年。詩人晚年在洛陽居住,一次去附近的永豐園遊玩,看見園裡的柳樹成蔭,于是觸動了心思,想起了自己的人生遭遇,因此有感而發。
此時詩人已是一位老人,詩名早已遠揚在外,特别是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詠柳的絕句一出來,立即轟動起來。
一樹春風千萬枝,柳樹在春日的陽光下搖曳,充滿了生機活力。“一樹”和“千萬枝”形成對比,枝繁葉茂,形容柳樹的生命力極其旺盛。
嫩于金色軟于絲,這是古往今來描寫柳樹的金句,史上再也找不出有這麼美好的句子了,難怪整個洛陽城甚至長安都紛紛傳誦。幸虧是這麼短小的絕句,如果是左思的《三都賦》那麼長,那又要來一次洛陽紙貴了。
嫩和軟都是新柳的特色,應該是早春二月的時候吧,三月就成了老柳了。而詩人覺得這樣直接寫出來還不夠,而是接連用了兩個比喻。
細長的柳枝就像絲線一樣,這是寫它的形狀,小而長,輕盈袅娜,爽滑柔軟,随風飄蕩,有如賀知章的“萬條垂下綠絲縧”之妙。
再一個是寫它的顔色,像金子一樣發黃。這是嫩柳特有的鵝黃色,這樣的弱柳扶風,又在初春暖陽的照耀下,那個金燦燦,那個金波浮動,就越發令人喜愛。
可是這麼一株生機盎然、金黃奪目的垂柳,本來應該是千人觀賞,萬家喝彩的,但它卻生長在永豐坊那個荒園子西邊的角落裡,那裡背陰,還偏僻,見不到多少陽光,根本就沒有人能發現它。
所以詩人就感歎說,這麼一棵好柳樹,放到這麼一個荒涼的地方,那不是大浪費嗎?誰知道這裡有一棵這麼好的柳樹,誰願意跑大老遠到這兒來欣賞呢?
三四兩句筆鋒一轉,有千鈞之力,它揭示了垂柳的悲慘結局。這樣一棵風姿綽約的柳樹,卻如此冷落,被埋沒,被邊緣化,表達了詩人對柳樹不幸遭遇的惋惜與同情。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的詩歌,詩人寫柳樹的遭遇,實際上是在揭露當時社會腐敗黑暗、排擠埋沒人才的現實。有能力的人,反而被貶谪流放到邊遠地區,甚至是蠻荒之地。
唐武宗時期正是如此,朝廷内朋黨之争非常激烈。詩人飽讀詩書,滿腹才華,卻一輩子遠離朝廷,在外任職,得不到重用。就像那棵柳樹一樣,被抛棄到荒蕪的角落,任其自生自滅。
這首詩題目是《楊柳枝詞》,楊柳枝是唐代教坊的曲名,專以七絕的形式來詠楊柳的。詩人白居易卻借寫楊柳來反映重大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是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歎。讀之,令人潸然。
我是讀書工,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讀書工(dushugr),每日更新文化、詩詞、紅樓夢等原創文章,歡迎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