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樹休眠淺,需冷量少,果實成熟早,是設施果樹适栽樹種之一,設施栽培杏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其時正是水果淡季,售價高,效益好。現将杏設施高效栽培要點介紹如下。
1 規範設施建造
栽培杏樹的設施應建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地下水位高,有一定排灌條件,四周開闊的地方,設施坐北朝南偏西5°左右,周圍無高大建築群,特别是東、南、西部要開闊,以利于冬春采光,東西長應在50~80m,南北跨度6~8m為宜。如果采用冬暖式溫室,有條件的最好能将北邊靠在地埂上,以增加保溫效果,減少築牆用工。如築牆,北牆及兩邊的山牆厚度應在1m以上,後坡要先覆30cm左右的作物稭稈,再在上面蓋20cm左右的泥,前坡底角應挖深寬均為50~60cm的防寒溝,防寒溝長度相當或略長,在溝内填入麥衣、草木灰、鋸末等隔熱物,以提高保溫效果。
2 選擇适栽品種
設施栽培杏樹應選擇休眠期對低溫要求不太嚴格,适應性強且自花結實率高的品種,一般自然條件下7月上旬前成熟的品種均可進行設施促成栽培。生産上應用的品種有:凱特、金太陽、大棚王、瑪瑙杏、香白杏、華縣大接杏、蘭州大接杏、沙金紅杏等。
3 盡量定植帶花大苗由于杏樹成花不及桃樹容易,生産中最好栽植2年生以上帶花的大苗,促進早果,縮短栽植到受益的時間,從而提高設施生産效益。
4 配備充足的授粉品種杏樹自花結實率低,栽培時應配備栽培總量30%以上的授粉品種,為良好結果打好基礎。生産中可選擇花期相近,綜合效益優良的2~3個品種混栽,以保證相互授粉。
5 适時栽植
杏樹可春栽,也可秋栽,春栽在4月份臨近萌芽時進行,秋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土壤封凍前進行,提倡秋季豐水期栽植,以利于提高成活率。設施栽植杏樹多采用過渡密植的方法,以提高前期産量,可按照(1~1.5)m×(1.5~2)m的株行距,667㎡栽333~444株。在移栽時應注意保護根系,盡量縮短根系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栽植時肥水要充足,定植坑要大,以利于緩苗。定植穴深、寬、高均應大于60cm,坑挖好後,每坑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25kg左右,過磷酸鈣0.5kg左右,栽後每穴澆水20kg左右。栽後立即用黑色地膜覆蓋保墒。
6 促控結合,培養豐産樹體結構
栽植當年,要注意促生分枝,增加枝量,以形成有效的結果面積,促進前期産量的提高。在整個生長期對于樹體的管理注意以下幾方面。
6.1 采用紡缍形為主的整形方式
設施栽培杏樹時栽植密度大,如果樹形選擇不當,極易出現郁閉,不利于産量的提高。根王田利:設施杏樹促成栽培技術1據設施栽培的特點,除最南邊一行由于受限整成開心形外,其他的應以紡缍形為主,以增加枝量,最大限度利用光能,促進産量和質量的提高。
6.2 保持枝條主次分明
設施栽培空間有限,樹體結構大枝稀,小枝密,才能發揮結果的優勢,因而生産中要保持枝條主次分明,要多注意培養小枝。生産中要充分利用杏樹芽的早熟性,采用摘心措施,促進分枝,防止光幹枝的出現,增加有效結果部位,提高結實能力。生長季根據枝的長勢,綜合采用摘心、拉枝開角、拿枝軟化等方法,将臨時性枝轉化為結果枝,在扣棚前剪除無效枝,控制樹體枝量,花後注意除萌,果實采收後及時進行更新修剪,回縮結果果的老枝,培養新的結果枝,以保持樹體旺盛的結果能力。
6.3 适時控制,促進成花結果
杏樹枝條年生長量大,在不加控制情況下,枝條年生長量可達1m以上,而設施密植栽培條件下,極易郁閉,不利于通風透光和田間作業。一般應将枝的長度控制在60~70cm,對超越部分應及時摘心。設施栽培杏樹要求樹體距棚膜至少應在60cm之間,否則不利于溫度調控,易發生凍害及高溫危害,因此對超高部分應及時回縮。杏樹多抱合生長,不利于成花,生産中應注意拉枝,由于設施栽培杏樹密度較大,拉枝應及早進行,一般在枝長30cm左右時開始拉枝,通過拉枝緩勢,增加枝中養分積累,多形成優勢花芽,促使早投産、早受益。為了促進花芽形成,從7月份開始,應根據樹體及枝條長勢,酌情噴用15%多效唑或PBO200~300倍液,以抑制新梢生長,促進成花,是非常有效的,一般噴用兩次即可達到效果,對于旺長的樹體或新梢,可在8月加噴1次。
7 平衡供給肥水,增加樹體物質積累
肥水是設施杏樹生産的物質基礎,設施杏樹栽植密度較大,對養分需求量大,每年基肥施用量每667㎡應保證有機肥的施用量不少4000kg,油渣不少于300kg,過磷酸鈣的施用量在75kg以上,硫酸鉀的施用量在50kg以上,在定植時或每年9月份施入。
追肥應注意施用的時間,可在花前和果實膨大期進行營養補充,追肥應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施用為主,以平衡供養分,防止偏施氮肥,導緻枝梢徒長,影響坐果現象的出現,施量據樹大小,結果多少靈活掌握,每次667㎡高質量建園施量控制在10~15kg。花後要控制追肥和澆水,一般在花後15d内不應施氮肥,澆大水,在花後20d左右,為促進果實生長可進行追肥澆水,同時進行葉面噴肥,追肥後視土壤墒情澆水,保持田間持水量在50%~60%,澆水時注意小量多次澆灌的方法進行,防止澆水量太大導緻低溫降低而引發落果。
8 适期扣棚,加強環境調控
杏樹必須在完成自然休眠後扣棚,才能保證生長結果的順利進行,否則發芽不整齊,不利于坐果。生産中杏樹的需要冷量為400~700h,多數品種在12月中下旬扣棚較适宜,在暖冬年份或種植需冷量大的品種,應适當延遲扣棚時間,總之适當晚扣棚對設施杏樹是有利的。
扣棚後,升溫應緩慢進行,以提高樹體的适應性,如升溫太快,則氣溫的升高較地溫快,會出現先葉後花現象,不利于樹體結果,應采用分期升溫法。在扣棚的第1周白天揭去苫簾的1/3,第2周白天揭去苫簾的2/3,以後白天全部揭開,使氣溫逐漸長高。
在樹體生長結果期要根據不同時期對溫濕度及光照、二氧化碳的要求,細緻地進行調整,嚴格控制溫濕度,保證生長結果的順利進行。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杏樹對溫濕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具體溫濕度調控範圍為:萌芽前白天溫度15~18℃,夜間5~7℃,濕度70%~80%;開花期白天溫度16~20℃,夜間8~10℃,濕度50%~60%,果實發育期白天溫度15~25℃,夜間10~15℃,濕度60%~70%,成熟期白天溫度20~28℃,夜間10~15℃,濕度60%左右。生産中可通過揭蓋苫簾、通風、加溫等措施進行調節。
在調控好溫濕度的同時,由于設施栽培中光照不足、二氧化碳濃度低,均影響生産的正常進行,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補充。補光可用白熾燈,從發芽後開始,按每10m棚長懸挂一個燈泡的方法,每天補充2~3h,一直補充到果實采收為止。補充二氧化碳最好采用懸挂二氧化碳氣袋的方法,從果實坐住後開始補充,至4月揭膜為止。
9 加強花果管理,提高果實品質
杏樹主要靠昆蟲傳播花粉,設施栽培時,一般可采用設施内放蜂的方法促進授粉。通常每棚放養蜜蜂1箱或放養蜜蜂100隻左右,即可保證授粉的順利完成。如果沒有放蜂的條件,可用雞毛撣子在樹體上滾動授粉。
設施栽培杏樹是高投入産業,提高商品性的關鍵是保證果實充分生長,提高果實的均一性,而實現此目的的主要措施是疏花疏果,通常以疏果為主,主要在花後3周開始,疏果時應據枝的長勢進行,保持果間距5~8cm,一般長果枝留3~4果,中果枝留2~3果,短果枝留1果,花束狀果枝不留果。
10 加強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瘡痂病、褐斑病、葉腫病、蚜蟲、螨類是杏樹生産中的主要病蟲害,生産中應加強防治。在扣棚前噴1次5°Be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菌蟲體,控制危害基數,扣棚後應主要以煙熏防治為主,在花後用百菌清 吡蟲啉煙劑燃燒熏蒸,防治瘡痂病、褐斑病、蚜蟲等,在果實生長期若蚜蟲、螨類危害嚴重時可噴1.8%阿維菌3000倍液防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