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三大支柱?德國被譽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在遍地發達國家的歐洲,德國能獲得如此評價,可見德國在經濟上的确有很大優勢那麼在歐洲,德國的經濟到底有多發達?,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德國經濟三大支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德國被譽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在遍地發達國家的歐洲,德國能獲得如此評價,可見德國在經濟上的确有很大優勢。那麼在歐洲,德國的經濟到底有多發達?
在數據上,德國的面積僅等于中國兩個省,人均GDP卻是我們的四倍,也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生活質量上,德國人也比我們高很多。根據統計,德國人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5.6小時,而他們的工資卻能養活一家幾口人。據悉一個普通的德國工人,工作十多個月的錢就夠買一輛汽車,在中國,這個時間将延長幾倍甚至幾十倍。
德國的工業基礎那麼為什麼德國的經濟會如此發達呢?這得從很多方面講起。首先是德國本來就有的工業基礎,雖然二戰摧毀了德國很多工業設施,但在二戰後,德國迅速将這些工業設施以及相關技術人員整合了起來,并重啟了自己的工業生産。
在二戰之前,德國本來就是世界第二大、歐洲第一大工業生産國,在二戰之後,德國的工業生産能力也僅弱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新興的日本差不多。有了強大的工業生産能力,在全球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不足20個的情況下,德國可以通過貿易和經濟手段謀取大量利益,并逐漸完成自身的産業升級。
美蘇援助和德國産業結構在工業基礎之後,就是美國的援助。在冷戰時期,德國被分成了東西兩個德國,變成了冷戰的最前線。作為前線,德國被美蘇兩大集團當成了一個意識形态對抗的模版。因此美蘇雙方都大力援助德國,希望通過讓德國富裕起來來證明自身制度的優越性。為此美國展開了馬歇爾計劃,對包括西德在内的一衆國家進行了大量援助,而蘇聯也對東德展開了長時間的援助。
這種援助帶來的結果就是兩個德國經濟爆發式的增長,以及兩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據悉到了蘇聯即将解體的前夕,兩個德國的人均GDP均超過了1萬美元。有經濟專家計算,當時的蘇聯因為經濟問題,人均GDP可能不到4千美元。作為一個受援助的國家,人均收入居然超過了“宗主國”,這能從側面說明當初美蘇對德國的援助有多大。
最後就是經濟結構的問題。德國的經濟結構屬于标準的實體産業,而且是高附加值的實體産業。以手機舉例,生産手機芯片的比生産手機殼的更賺錢,因為芯片的門檻更高,附加值也高。德國屬于地球上第一批工業化的國家,産業升級有先發優勢,因此能占據上遊市場。在這一點上其它國家很難和德國比,甚至美國在這方面都不如德國。
而且德國在一戰後因為金融問題吃過通貨膨脹的苦頭,所以德國對于金融業相當避諱,德國人一有錢就會投資實體産業。在德國的發展前期有美蘇援助,到了發展後期又占據了門檻更高的上遊市場,這才使得德國的經濟發展能一直快人一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