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俗稱西紅柿,屬于茄科番茄屬草本植物,原産于秘魯,大約16世紀初傳入歐洲,開始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才開始作為蔬菜種植。我國栽培番茄曆史比較晚,大約在20世紀初,50年代以後大量栽培,并且随着科研水平提高,種植技術日趨成熟,品種培育不斷更新,番茄已成為人們生活重要的蔬菜和水果。
番茄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據測定,每百克西紅柿含糖2.2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02毫克,尼克酸0.6毫克,維生素C11毫克,胡蘿蔔素0.31毫克,鈣8毫克,磷37毫克,鐵0.4毫克,還含有較多的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特别是維生素PP含量在果蔬中名列前茅。 中醫認為,西紅柿性味酸甘,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功效。對熱性病口渴、過食油膩厚味所緻的消化不良、中暑、胃熱口苦、虛火上炎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随着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飲食習慣也發生深刻變化,相對于番茄而言,随着品種更新,一些水果番茄不斷湧現,蔬菜功能淡化,水果功能增強;每個地方的人群不再局限于消費當地的品種,都希望在不同季節與地域,能夠随時消費到喜愛的品種。因此,番茄的貯藏運輸數量逐年增多,消費量大增,即使現在反季節栽培已成規模,但也滿足不了人們一年四季的剛性需要,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居民特别喜好番茄,消費量非常大。做好番茄的貯藏保鮮有利可圖,利潤空間較大,是種植戶和經營者提高産品價格和經濟效益的有效辦法。
番茄在保鮮貯藏過程中,極易感染病菌發生黴爛。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掌握番茄貯藏特性,适時采收,科學貯藏。
下面介紹番茄保鮮貯藏實用技術如下。
一、貯藏特性1、溫度對貯藏的影響。番茄原産于熱帶地區,性喜溫暖,不耐0℃以下的低溫,但不同的成熟度對溫度要求也不一樣。紅熟果實适宜的貯藏溫度為0~2℃,相對濕度85%~90%,氧和二氧化碳濃度均為2%~5%;綠熟果實用于長期貯藏時,适溫為10℃~13℃,相對濕度為80%~85%,低于8℃易受凍害,受凍的果實呈水浸狀軟爛或開裂、果面出現褐色小圓斑,不能正常後熟,容易染病而腐爛。
2、不同品種耐貯性各異。目前栽植的品種非常多,不同品種的番茄耐貯性差異很大。貯藏的番茄應選擇子室少,種子腔小,果皮厚,果肉緻密,幹物質和含糖量高,組織保水力強的品種。如滿絲、日本大粉、特洛皮克、強力米壽、桔黃加辰等品種均較耐貯。一般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耐貯藏;生長前期和中期的中下部位果實,發育充實,抗病性強,比較耐貯藏;生長後期植株上部的果實則不耐貯藏。
3、不同用途采收不同成熟度的番茄。番茄果實的成熟期分為綠熟期、微熟期(轉色至頂紅期)、半熟期(半紅期)、硬熟期、軟熟期等。綠熟期至頂紅期的番茄,已經充分成長,果實内的物質積累已經完成,抗病性和耐貯性較強,可在貯藏中完成後熟,獲得接近在植株體上的品質。用于長期貯藏或遠距離運輸的,應選擇已充分長大、内部果肉已經變黃、外部果皮泛白的番茄在綠熟期采收;而用于短期貯藏或近距離運輸的,可選擇果皮表面開始變色,頂部微紅的番茄。需要長期貯藏的果實應在轉色期以前采收;如隻需短期貯藏的可在頂紅期采收。
二、采後處理1、采前噴藥防腐。為防止果實采後吸水膨脹和果皮産生裂痕,從而導緻病菌侵染發生果實腐爛變質,采收前的5~10天,噴灑50%多菌靈1000~1200倍液或質量分數為0.1%甲基托布津,采前3~5天應停止灌水或澆水,增強番茄的耐貯性。
2、适期采摘。長期貯藏時選擇綠熟的,果實大小适中、果面光滑、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無日灼,不開裂,并且是植株中、下部的果實。應選擇晴天的早晨露水幹後或傍晚無露水時采摘,采摘時要做到輕拿輕放,避免造成機械傷口。采收時要去掉果柄,否則易引起黑腐病和機械傷。
3、預冷。用于貯藏的果實采收後,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散熱,或放在冷庫内預冷10小時以上,預冷到13℃,然後按品種、大小顔色等挑選分級裝箱,入庫貯藏,貯藏溫度見“溫度對貯藏的影響”一節。不同成熟度的果實要分别存放,便于管理。承裝番茄的容器不宜過大,以免上面的果實将下面的壓傷,每筐(箱)裝3~4層,層與層之間最好用柔軟材料襯墊,以防止壓傷,包裝材料最好在使用前進行消毒處理。冷庫預冷時,果實箱順着冷庫冷風流向碼放成排,箱與箱之間留出5厘米縫隙,每排間隔20厘米,果箱不能緊靠貯藏庫牆壁,與牆壁有30厘米的風道為宜,堆垛高度視冷庫高度而定,上面要留出冷風道。
三、貯藏方法根據用途不同,番茄應用不同的貯藏方法。
1、簡易貯藏法。在夏秋季節可利用土窖、地下室、防空洞或通風庫等,将綠熟番茄裝筐、裝箱後碼垛或置于貨架上,保持溫度在13℃左右,不可低于10℃,可短期貯藏20~30天。垛底要墊10~15厘米條石或枕木,垛與垛間距30~40厘米,垛與牆距離20厘米,垛與窖頂距離20~30厘米,便于通風換氣,防止貯藏環境乙烯、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起果實加速後熟和氣害。用貨架貯藏時,可用角鐵、竹闆做成菜架,每層高30~40厘米,寬80~100厘米,底層距地面20厘米,在每層架上碼4~5層的番茄,進行貯期管理。
2、薄膜袋貯藏法。将青番茄輕輕地裝入厚度為0.04mm聚乙烯薄膜袋中,一般每袋可裝5公斤左右,裝後随即紮緊袋口,放在陰涼處,貯藏初期應每隔3~5天通風換氣一次,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換氣,将袋口打開15~20秒鐘,排出袋内的二氧化碳,補充新鮮空氣,如果袋壁上有小水珠随即擦去,然後再紮好密封。貯藏1~2周後,果實開始逐漸轉紅,如果繼續貯藏,袋内的番茄應減少數量,隻平放1~2層,防止相互壓傷。番茄紅熟之後,應将袋口散開,也可用嘴向袋内吹氣,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抑制果實後熟。
3、塑料氣帳貯藏法。把裝好的番茄堆碼在窖或通風庫中,用塑料薄膜将堆垛套上,封嚴形成塑料大帳。利用番茄本身的呼吸作用使帳内的氧氣逐漸減少,而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加,以此降低番茄呼吸作用,延緩後熟,延長貯藏期。在貯藏期間,應每隔2~3天将塑料大帳揭開,擦幹帳壁上的小水滴,15秒鐘後迅速封閉,以此補充帳内新鮮空氣,排出帳内過多的二氧化碳,避免番茄因氣害引起腐爛。每隔10~15天翻垛檢查1次,挑出病果和不宜貯藏果。
4、矽窗氣調貯藏法。在其他貯藏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使用0.08mm厚的矽窗,帳内氧的含量控制在6%左右、二氧化碳在4%左右,貯藏效益好。矽窗面積的大小與品種的呼吸強度、溫度高低成正比。在固定容積的貯藏帳内,随着貯藏數量的增多或減少,矽窗面積也需要相應地擴大或縮小。一般有效體積為4m³的塑料薄膜大帳,貯藏番茄550公斤的情況下,需要開0.45㎡的矽窗即可。
5、氣調貯藏法。當溫度較高或需要長期貯藏時,對于一些高質量的果實,可采用氣調貯藏的方法,延長貯藏期。番茄自然後熟速度快,因此,貯藏時應快速降低氧或快速提升二氧化碳濃度。常用低氧氣調法和高二氧化碳氣調法。低氧氣調法就是在密封番茄大帳前,向帳内充氮氣,快速降低氧氣濃度到2%~5%,然後密封氣口。貯藏過程中番茄會繼續維持生理活動,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帳内氧氣含量下降,當氧濃度低于2%時,應及時補充新鮮空氣,提高氧含量。高二氧化碳法是往氣調帳内充二氧化碳氣體,使帳内二氧化碳濃度快速達到6%~8%,氧氣濃度達到9%~10%。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番茄,垛内濕度很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腐爛,可用無水氯化鈣和矽膠作吸濕劑,用氯氣和0.5%的過氧乙酸以及漂白粉作防腐劑。漂白粉的用量是每500公斤番茄用250克,有效期可達10天。氣調貯藏以45天為宜,不宜過多,更不能超過2個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