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開寶八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此詞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當時距離李煜歸宋已近三年,李煜在國破家亡的悲憤心境下,寫下了《虞美人》這首千古名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文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隻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詞文賞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秋月圓,春花盡逐,歲月交疊,這是人生多麼美好的境況。可我這身為囚犯的苦難遭遇,什麼時候是個盡頭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李煜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不已。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此時此刻李煜的心中有的不隻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着春風,望着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隻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顔已改。這裡暗含着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顔”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着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緻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