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07:07:25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這首詞據說是李白所寫。宋代僧人文瑩在《湘山野錄》中寫道:“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驿樓,複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如果文瑩所載可信,那麼這首詞的作者就可以認定是李白了。後人将這首《菩薩蠻》和《憶秦娥·蕭聲咽》視為“百代詞曲之祖”。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1

這首詞的主題很明确,就是旅思。這首詞被題寫在鼎州滄水驿樓,可見能夠引起許多旅客的共鳴。在古代,為了傳遞文書、溝通全國,每個王朝都會建設從首都到全國的驿道網絡,而驿道之上又建設了驿站、亭台,所謂“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以管理驿道的運轉,傳遞情報,押送役徒,同時也是行人休憩、住宿、餐飲的場所。因此,驿站也往往成為了古人贈别的最後一程,也成為了中國文學上的一個符号。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2

日暮降臨,作者站在驿樓之上,他遙岑遠目,隻見平林漠漠、寒煙如織,一片模糊的景象。山則連綿不絕,阻擋了人的視線。句中的“織”字,不僅寫出了暮色降臨後的視覺模糊現象,也寫出了作者心亂如麻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無情的青山,也讓人感覺傷心。

這種手法是古人常用的移情,也就是将人之情賦予給景物,實現情景融合,物我合一。清朝李調元的《雨村詞話》有:詞用“織”字最妙,始于太白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孫光憲亦有句雲“野棠如織”,晏殊亦有“心似織”句,此後遂千變萬化矣。清黃蘇《蓼園詞選》寫道:所以“寒山”、“傷心”者,亦此也,更覺前阕淩空結撰,意興高遠。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3

暮色降臨,倦鳥歸飛了,可是作者自己還是獨立站在樓閣上,站在台階上,他在思考什麼?他在迷茫什麼?此情此景,頻繁在古典詩詞中出現。唐代的崔颢在黃鶴樓寫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五代的馮延巳酒後歸來,寫道:“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北宋的柳永也寫道:“伫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以上的詩句都表現出了作者迷茫的心境。如此文學景象不僅出現于中國,還出現于西方。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曾在一個狩獵小木樓裡寫下一首詩,詩的内容為“微風收木末,群動息山頭。鳥眠靜不噪,我亦欲歸休”(錢鐘書翻譯)。50年後,重遊此地,讀到自己寫在壁闆上小詩,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不久康德就與世長辭。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4

康德寫的“我亦欲歸休”和這首詞中的“何處是歸程”實際上都有同樣的含義。中國古代的士人一生為仕途奔波勞累,心憂天下,無事不勞累。同時,人們又感慨這條道路風波險惡,人們又時時想念回鄉,而回鄉就意味着辭官,意味着放棄仕途。中國人心中都有陶淵明式的情節,都想在家中悠哉悠哉,逍遙自娛。一邊是儒家的兼濟天下,一邊是道家的逍遙自在,中國文人的内心焉能不矛盾。

明朝的曹學佺認為這是李白“思蜀之作也”,然而該詞想表達的并非思念家鄉,而是迷茫。如果我們要在李白的詩中找一首思想類似的作品,那就是《行路難》,其中寫到:“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不過,李白的詩寫得灑脫浪漫,而這首詞比較沉重。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5

詞的開頭之景,是樓上所見的暮色寒山為背景;詞的結尾之景,以作者現象中的長亭短亭,它們連綿不絕,一直到天涯。“長亭更短亭”,讓人感覺到路途的遙遠,歸途的無望。讀到最後,人們的思想順着長亭、短亭想去,無窮無盡。

李白最為霸氣的一首詩(李白的一首詞被譽為)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