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選公文和大作文不會寫咋辦?公文寫作是公務員遴選考試的常考必考内容,公文寫作所占分值比重較大,各位備考各地遴選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朋友們務必認真學習準備各類型的公文寫作方法及格式要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遴選公文和大作文不會寫咋辦?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文寫作是公務員遴選考試的常考必考内容,公文寫作所占分值比重較大,各位備考各地遴選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朋友們務必認真學習準備各類型的公文寫作方法及格式要求。
一、标點符号使用不當這一類差錯是大量的。公選王中發現的常見錯誤主要有:整個段落一逗到底,該逗不逗,頓号逗号混用,分号句号缺失等。
例1、
【原文摘錄】廣西中小企業聯合會秘書長李強認為,随着民營企業的發展,“全面提升企業素質,使企業産品、規模和管理上檔次”将成為民企二次創業的必修課,在這個過程中,申報職稱對于企業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于目前的職稱申報制度不健全,導緻民營企業對這塊不夠重視。
【公選王意見】文中标點使用不準确,一逗到底,導緻語義不清,未按照表達意思分層斷句。
例2、
【原文摘錄】災區現場看似到處都是新聞,現場記者往往什麼都想寫卻又覺得沒有抓手從而顯得非常焦慮。
【公選王意見】在“抓手”和“從而”之間必須有個逗号。
二、字、詞誤用這類差錯的數量僅次于标點符号。又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明顯的錯字、錯詞
這類錯誤的産生,盡管記者和編輯要負主要責任,但校對也難辭其咎。因為隻要稍微認真一點,這些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例3、
【原文摘錄】國家京劇院文武老生李陽鳴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消息令人婉惜。
【公選王意見】“婉惜”應為“惋惜”。
例4、
【原文摘錄】她裂着嘴笑着說:……
【公選王意見】“裂”應為“咧”。
2、同音詞的誤用
這類錯誤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現在記者們寫稿基本使用電腦,且多數人使用的是拼音輸入法,讀音相似或相近的詞,很容易就随手而出,比如:“偵察”與“偵查”,“按耐”與“按捺”等。也有一些同音詞是因為沒有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别而造成了誤用,比如:“截止”與“截至”,“期間”與“其間”等。
例5.
【原文摘錄】這起案件從公安機關開始立案偵察到法院宣判,一直沒有直接人證、物證。
【公選王意見】“偵察”應為“偵查”,為同音詞誤用。
例6.
【原文摘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璞”。
【公選王意見】“暇”系“瑕”之誤。“暇”者,空閑也;“瑕”者,玉之斑點也,亦比喻人之缺點。另外,“璞”指未經雕琢過的玉,必然有瑕,因此不存在“無瑕的璞”。
3、“的、地、得”的誤用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的、地、得”的使用是有明确分工的。定語用“的”,狀語用“地”,補足語用“得”。這個問題應該是上初中時就解決了的。但是,在申報作品中這三個字的誤用卻大量存在。
例7.
【原文摘錄】下個月,南瓜就将收獲,“如果像去年一樣得價的話,每畝可賺4000多元!”答話的是屯長盧德彬。
【公選王意見】“得”字誤用。應該用“的”。“一樣的”作為定語修飾“價”。
例8.
【原文摘錄】“國家四級财政,給1、2億名老年農民增加一些養老金,這錢是可以拿的出的。”
【公選王意見】“的”字誤用。應該用“得”。“得出的”作為動詞“拿”的補足語。
4、不規範的成語使用
成語是漢語中的瑰寶,它言簡意赅,意味深長,能夠幫助我們以最精煉的語句,表達無限豐富的情感與思想。但是,成語往往是有出處、有典故的,其用字和含義已經約定俗成,不能肆意妄為。
例9.
【原文摘錄】“就這兩個月少點,因為蘭縣長住院動手術。”駕駛員陳邦清眼淚婆娑。
【公選王意見】“眼淚婆娑”系“淚眼婆娑”之誤。淚眼,含淚的眼睛;婆娑,起舞的樣子。“淚眼婆娑”形容的是忽閃忽閃的含淚的眼睛,而不是流出的眼淚。
例10.
【原文摘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4天時間就完成了集中移墳,騰出土地78畝。
【公選王意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之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意思是:用道理讓他明白,用感情打動他。反過來說,不合邏輯。
5、不當的詞語縮略
為了精煉語言,減少字數,新聞報道中常常會使用縮略語,尤其在标題中。但是,縮略語使用不當,往往會給受衆造成閱讀理解上的麻煩。
例11、
【原文摘錄】在“頭七”的時候,根據是否舉行國家悼會,進行适度的《七日祭》策劃。
【公選王意見】不當縮略,意思不明。“悼會”是什麼意思?“追悼會”?“哀悼日”?
例12、
【原文摘錄】盼适降設分所标準。
【公選王意見】“适降”是什麼意思?從文中得知,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盼望适當降低設立分所的标準”,但縮略後讓人不知所雲。
6、生造的詞語或表達
這一類錯誤盡管數量不多,但其對語言的危害不容小觑。
例13、
【原文摘錄】既有“問題意識”,也有“過程意識”,才能讓改革者有更多回圜餘地,才會對未來更有信心。
【公選王意見】“回圜”是什麼意思?遍查詞典不得。
三、直接引語使用不當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是新聞寫作中經常用到的兩種表達方式,直接引語是作者引用的采訪對象所說的話,間接引語是作者複述的采訪對象或者其他人所說的話。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别是,直接引語必須以雙引号标示,以表明所引的話是采訪對象的原話,而不是作者的概括或整理;間接引語則不用雙引号标示,是作者對采訪對象或者其他人所說的話的複述。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要求完整、準确地引用采訪對象所說的話,反對作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對采訪對象所說的話進行加工和整理。
我們知道,說話都是個體性的,很少有多個人同時說出一模一樣的話來。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我國的新聞報道中大量出現過諸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衆人紛紛表示”這樣的表達。很顯然,這是經作者加工過的引語,不能被當作直接引語使用。這個問題在新聞教育界反複說了多年,實踐中雖有一定程度的改觀,但類似錯誤仍然不絕如縷。本次公選王時,這樣的問題就不在少數。例如:
例14、
【原文摘錄】當地村民紛紛圍上來反映:“鄧正加……”
例15、
【原文摘錄】總隊的官兵說:“我們的司令員,哪裡有重大任務……”
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該用直接引語時卻不用。比如下例:
例16、
【原文摘錄】杜江南說,我想當警察的願望沒有實現,當兵的願望一定要實現,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決,也沒再多說什麼。
【公選王意見】這一段人稱混亂。如要用間接引語,可改為:杜江南說,他想當警察的願望沒有實現,當兵的願望一定要實現,希望女孩能支持他。女孩看他去意已決,也沒再多說什麼。如要用直接引語,可改為:杜江南說:“我想當警察的願望沒有實現,當兵的願望一定要實現,希望你能支持我。”女孩看他去意已決,也沒再多說什麼。
四、代詞的誤用所謂“代詞”,即指代某人、某事、某物的詞。通常又可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新聞報道是對具有新聞價值的人或事的反映,代詞自然也就少不了。本次公選王發現,代詞的誤用主要表現在人稱代詞上,常見的有:指代不明,指代錯誤和指代不統一。
例17、
【原文摘錄】4月18日是米熱古麗·玉素甫的24歲生日,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她的心中一定有個讓她魂牽夢萦的“白馬王子”,日漸年老的父母,還等着為他披上嫁衣,看着她幸福地生活。
【公選王意見】人稱代詞指代錯誤。“他”應為“她”。
例18、
【原文摘錄】王福順表示,由于當時腿麻得走不動了,我幹脆花錢去澡堂子泡了個澡,足足在熱水池裡泡了一個多小時,這一燙管老了用了。而由于怕媳婦惦記,至今他沒有告訴媳婦事情真相,隻說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公選王意見】人稱代詞使用錯誤。“我”應為“他”。
五、數字單位缺失鑒于日常新聞報道中數字的用法比較混亂,本次公選王時專門給每一位公選王委員複印了一份國家标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GB/T15835-2011),以便參照執行。但是,公選王過程中發現,根本不可能按照這個标準來要求。如果嚴格按照這個标準來要求的話,過不了“數字關”的作品會更多。因此,我們隻能退而求其次,規定對一些阿拉伯數字與文字數字混用的表述一律不記為錯誤。比如,“1、7萬”寫作“1萬7千”,“三萬多”寫作“3萬多”等。但數字單位缺失仍然要記為錯誤。
例19、
【原文摘錄】……并于2007回北京創立了漢朗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公選王意見】數字後面缺失“年”字。
例20、
【原文摘錄】市場化企業欲貸款1000萬。
【公選王意見】數字後面缺失單位“元”。
六、詞語搭配不當詞語搭配不當,指的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聯缺乏合理性,即将意義上不能組合在一起的詞語硬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比如,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之間,賓語和賓語補足語之間。也有的是一個句子中部分搭配不當。
例21、
【原文摘錄】……還幫他解決了大棚黃瓜苗白粉病的生産難題。
【公選王意見】詞語搭配不當。“白粉病”不能與“生産”搭配。應改為“白粉病的防治難題”。
例22、
【原文摘錄】海監84船對其進行喊話宣誓主權。
【公選王意見】詞語搭配不當。“宣誓”是名詞,不能作為動詞與“主權”搭配,應改為“宣示”。
七、詞語重複詞語重複是指同一個詞語在句子中沒有必要地重複出現。這種錯誤主要是不認真、不仔細造成的。
例23、
【原文摘錄】檢索了所有年份、所有類型的法律法律規範、部門規章,均已找不到有《電、熱價格》的存在。
【公選王意見】“法律”一詞重複,删去一個。
八、句子成分缺失句子成分缺失,是指在一個完整的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比如,主語、謂語、賓語等,從而導緻意思表達不清。
例24、
【原文摘錄】如此環境,讓今年四季度小企業關門、跑路的情況一再出現。
【公選王意見】句子成分缺失,“跑路”前應該加主語“老闆”。
例25、
【原文摘錄】對航空公司而言,即便受“詐彈”影響還未起飛,隻需要重新對旅客進行安檢,并對機艙進行清倉檢查,也要因為推遲起飛時間承受運營損失。
【公選王意見】句子成分缺失,“還未起飛”前應該加上主語“飛機”。
九、語句雜糅語句雜糅,指的是本來應該分成兩句或多句說的話,一股腦兒地被糅進了一個句子裡,結果造成了意思表達不清,語義不明。
例26、
【原文摘錄】何秀英經常通宵達旦忙着工作,在科研院所裡,至少需要好幾位大小夥子合作完成。
【公選王意見】這一段将兩個句子合并為一句,是語句雜糅的病句。如果想用一句表達,應該改為:何秀英經常通宵達旦忙着的工作,在科研院所裡,至少需要好幾位大小夥子合作完成。或者分成兩句,改為:何秀英經常通宵達旦忙着工作。她所忙着的這些工作,在科研院所裡,至少需要好幾位大小夥子合作完成。
十、硬湊句式硬湊句式,指的是為了使多個句子在字數上相等、在形式上一緻,而不顧及其意義和詞性,人為地往一起湊。這個錯誤常見于報紙的小标題。
例27、
【原文摘錄】他回憶……,他真相……,他執着……,他現狀……
【公選王意見】為了與“他回憶……”、“他執着……”在句式上保持一緻,生造了“他真相……”、“他現狀……”,把名詞當動詞用,不符合語法規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