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共有3000多所高校,高考結束後,學生要選擇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在選擇大學時,很多學生都會和家長産生分歧。
在高中畢業之前,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沒有去過太多的地方,畢業後想報考省外的大學,在學習的同時,還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大多數家長卻建議孩子報考省内大學。到底該堅持自己的想法,還是聽家長的話?
大學之後才知道,為何父母堅持讓報“省内大學”
家長建議孩子報考省内大學,會讓孩子産生一種“錯覺”,認為家長想把自己留在身邊,根本沒有替自己的未來着想,會覺得家長很自私。其實并不是這樣,家長有着豐富的社會閱曆,之所以會這樣建議是有原因的。
有些學生沒有出過遠門,家長害怕孩子突然去到很遠的城市讀大學,在路上會很不适應,事實也确實是這樣,如果學校離家太遠,就需要做很長時間的車,火車、客車、飛機來回倒,放假回一次家需要折騰很久,非常麻煩。
去省外讀大學之後,更會明白父母為了堅持讓報“省内大學”。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距離很遠,氣候有很大的不同,在其他省份上大學,可能會無法适應那裡的氣候,每天都很不舒服,會經常生病,根本無心學習。
另外,每個省份的飲食習慣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不能吃辣的學生去四川上學,發現食堂裡很多菜都特别辣,幾乎每天都吃不飽,很後悔當初沒聽父母的話,但已經來不及了,硬着頭皮也要把大學讀完。
再就是就業時會感受到差距。每個省份都很希望留住人才,很多省内各企業在招聘時,會優先錄用本地的大學生,給他們提供很好的政策,如果選擇了省外的大學,畢業後或将就要留在省外發展,與父母團聚的時間會變得更少。
所以有些學生很後悔沒有聽父母的話,當初隻是因為父母希望把自己留在身邊,所以才建議自己報考省内大學,讀大學之後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報考省外的大學也有好處,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選擇
有人發出疑問:難道報考省外大學就沒有好處嗎?當然不是這樣,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去省外求學了。有些學生适合去省外讀大學,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選擇。
如果學生的高考成績很好,可以報考一線城市的名校,就可以報考省外的大學,比如報考北京、上海的大學,雖然離家比較遠,但大學實力很強,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
再就是成績在本科線附近徘徊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填報志願時,應該仔細斟酌,如果學會了填報志願的技巧,則可以考上本科大學,否則就要去專科院校讀書,十分遺憾。
這些學生可以選擇偏遠地區的大學,這類大學報考的人數不是很多,競争不激烈,更容易被錄取。去偏遠地區的大學讀書,放假後回家會比較困難,但至少畢業後能夠拿到本科畢業證書,就業時更有優勢。
不管在哪上大學,學生都要注意這兩件事
與室友處好關系。在大學當中讀書,除了要學好專業課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因為大學畢業之後,大學生就要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了,如果社交能力比較差,将來在社會當中受歡迎。
想要提高社交能力,就必須要與室友處好關系,無論學校是在省内還是省外,都應該多和室友相處,多幫助他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盡量别找父母,而是可以找室友幫忙,讓自己盡快獨立起來。
保護好自己。大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社會閱曆不深,思想比較單純,離開父母之後,容易被壞人盯上,這就需要大學生不斷提高防護意識,把自己保護好。
如果在讀書期間受到了傷害,不要隐忍,而是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和家長,必要的時候可以報警,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别讓自己受到更加嚴重的傷害。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來說,在選擇大學時要嚴謹一些,不要粗心大意,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否則将來很容易後悔。在讀大學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互動話題:您認為省内大學好還是省外大學好?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區内暢所欲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