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生孩子的風俗?當一個小生命來到世上時,他(她)的全家都會為之高興,家裡的主人也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生命的外公家,讓親家分享這份喜悅心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結婚後生孩子的風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當一個小生命來到世上時,他(她)的全家都會為之高興,家裡的主人也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生命的外公家,讓親家分享這份喜悅心情。
現在時代進步了,人們可以在幾分鐘内就讓親家得到信息。可是,在信息不發達的過去,男方要在家中添人的第三天,由嬰兒的父親專門去向嶽父母“報喜”。隻要是女婿将禮品籃子送到嶽父母家中,他的嶽父母隻要一看籃子,不用詢問就知道女兒所生的是男是女。
因為這裡面有個專門的傳統做法:隻要家中添的是男嬰,女婿送來的“報喜”籃子是以大肉為主;倘若家中添的是女嬰,女婿送來的“報喜”籃子是一籃麻花(當地人把麻花成為“麻糖”),因此,當地人都把女嬰昵稱為“麻糖籃”。
嬰兒的外婆接到喜報,就會及時來探望女兒的情況,她更關懷的還有她的小外孫(外孫女)。
這時,嬰兒的奶奶和外婆親熱地坐在一起,協商為嬰兒的誕生而舉辦的慶賀儀式、時間等事宜。
到了慶賀的那一天,男女雙方的親戚,全部帶着盛滿小米或麥子面的禮品籃子,上面都要蓋上幾尺布料(讓其母親給嬰兒做衣服用的),來進行祝賀。因大家大都是送的是“米”和“面”,故而人們把這種慶賀稱之為:“送米面”。
“送米面”的來客招待也有着特殊的辦法,在整桌酒宴招待客人的前面,必須先讓來客們“吃面條”。也就是:酒宴上要先端上一批“面條”,每人一小碗,吃過以後收拾幹淨了,又一次擺上整桌的熱菜,再次讓來客食用。因為要讓來客“吃面條”,故而當地人也把這種慶賀形式簡稱之為“吃面”。
當地的“吃面”來客多少,取決于其婆家的經濟實力了,假如其婆家的經濟實力強,就會通知多一些有來往的親戚參加;要是家中生活拘謹,那就隻通知媳婦娘家的親戚來,俗稱的“隻招待了‘娘家人’”就算了事。
随着時代的進步,洛陽一帶的“送米面”招待方式也有了一下改變:人們的禮品已經不隻是“米”、“面”籃子了,會用更加豐厚的禮品來代替;就說招待客人方面,也有了很多改進——各地基本上都取消了原來的“吃面條”過程,開始就是擺上酒宴,大家歡樂就餐,隻不過将過去的“吃面條”改成了“蒸面條”,每一張招待的桌子上,隻端上一份“蒸面條”來代替原來的“吃面條”程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