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其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段話是老子說的,意思是:
“名聲與生命比起來,哪一個更親切?生命與貨物比起來,哪一個更貴重?得到名聲與失去了生命,哪一個是不好的?過分的愛,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與損耗;過多的藏貨,就會給你帶來太大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保持長久。”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于人生的追求和心态的變化也是不同的。
年輕的時候,要有野心,有追求,有魄力,有勇氣。
人到中年時,要有所得有所失,要知足常樂,要心态平和。
-01知足常樂,是理智決定情緒
懂得知足常樂的人,往往情緒更穩定。
因為他們懂得取舍,在情緒産生變化之前,就已經分析了利弊。
比如:
在生活中,你喜歡讀書,學習,種花養草;閑下來的時間,要麼在家裡陪陪家人,要麼跟朋友出去喝杯茶聊聊天。
對于你來說,這樣的日子是一種享受,你很享受這種精神上的放松,心靈上的滿足。
這就是知足常樂。
當你處于自己享受的狀态時,你當然覺得滿足,情緒處于穩定的狀态。
但是,當你的生活、社交、感情遇到了某些問題,你的情緒産生了劇烈的波動。
這個時候,情緒主導你的行為,你的理智是不可控的;至少,你無法用理智去壓制你的情緒。
當知足常樂的情緒與失去理智的情緒對立,人的矛盾就出現了。
一個是想要安穩享受當下,一個是不安于現狀,想要嘗試更好的生活。
這就是一個選擇題。
而做出選擇的一個基礎和前提是:
當你做出了這個選擇,你有能力承擔後果;并且,這個選擇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損失。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更為激進,回報更高的那條路;
而人到中年後,多數人都會選擇更為妥當的那條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02知足常樂,是野心和欲望的分寸感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野心太大,能力太小;欲望太多,行動力太少。
畢竟,人的野心和欲望是無窮盡的。
比如:
騎車子的,羨慕開車的;開10萬塊錢車的,羨慕開20萬汽車的;人的欲望,會随着自己所處地方的上升而不斷增加。
你開20萬的車,努努力,還能換一輛30萬的,這叫理想。
你開20萬的車,卻幻想着開200萬的車,這叫幻想。
前者是你努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标;後者,是你無法達成的目标。
前者是理智的欲望,後者是膨脹的野心。
這就是人。
當你得到之後,你未必會感到滿足,反而會有更多的欲望;當你得不到,你就會憤怒,認為自己應該可以。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在欲望和知足之間,尋找到一個分寸感。
什麼是分寸感?
追求,但不會過分功利;
有野心,但會适可而止。
畢竟,人到中年,無論是精力、耐心還是創造力,都比不上年輕人。
如果野心太多,欲望太大,無疑會對自己的自信心造成一定影響。
所以這個階段,知足的心态就很重要。
而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當然要努力去闖,去拼搏,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因為年輕,就是最好的基礎。
知足,是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而真正的知足常樂是:
在年輕的時候,通過努力獲得了你想要的;并且,你的努力足以養家糊口,讓家人過上不錯的生活。
達成了這個目标後,你的腳步就可以慢下來,然後去思考下一步的人生該如何去走。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戴300塊的表和300萬的表,時間是一樣的;喝30塊錢的酒和3000塊錢的酒,嘔吐是一樣的;住30平和300平的房子,孤獨是一樣的。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内心真正的快樂,是物質永遠給不了的。”
這段話,站在成功者的角度看,并沒有錯。
但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努力才剛剛開始。
隻有擁有了,你才能懂得知足;如果還沒有擁有過,那又談何知足呢?
今日話題:
你覺得,什麼才是真正的知足常樂?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