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

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4:36:26

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世界沉默如謎 萬物有靈且美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重新認識幾個字)1

你還能記得多少個字

世界沉默如謎。

萬物有靈且美。

我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了解萬物。知識的學習,應該以全貌而非碎片化的樣态呈現,學習者獲得的是整體的認知。然而我們現行的學習方式,卻是從學科的角度出發,采取了近乎肢解的方式,最終剩下的隻是知識的拼湊。

所以,在學習之初,我們還是要回到知識的原點,回到事物的原貌,不僅要用我們的眼,還要動用我們的身、心去感受、感知、感悟、感通這個世界,這是進入世界的正确方式,也是我們回到教育以及人本身的必由之徑。

受風起雲湧的全課程影響,我嘗試探索一個項目式專題學習課程——重新認識幾個字。我試圖從一個個靜止而又高度概括的漢字出發,去認識它所代言的物,去走進這個漢字背後的大千世界。

之所以選擇從漢字出發,是受了台灣作家張大春的《認識幾個字》這本書的影響。大春先生反對把文字當做工具。他想要告訴孩子的“不隻是一個字,而是這個字背後一點一點透過文化累積而形成的價值觀”,“雖然隻是幾個字,卻含藏了豐富的文化,我們的世界都在裡面”。因故,從漢字出發,重新認識幾個字,并不隻是在教孩子們認字,更是幫助他們建立與世界之間的鮮活關系。孩子不再将每個字詞視作點橫豎撇捺的符号,也不再是組個詞造個句子那麼簡單,而是着意去了解每一個字詞背後的點滴故事與細微轉變,以字立人,從字詞中重新認識世界,發現自己。

不少老師看到我帶着孩子玩得不亦樂乎,也不禁心癢,想了解如何在自己班級推進這樣的課程。我很樂意将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花多少課時,如何分步驟(階段)展開

三年級的第二個學期,正式啟動“重新認識幾個字”以來,我們賞過“月”,點了“燭”,鋪上“紙”,熏着“香”,盤點“錢”,命過“名”,研究“三”,了解“藥”……我們按照一個月一個字的節奏,确定好該月研究的漢字以後,先和孩子們一起經曆頭腦風暴,繪制思維導圖,确定基本研究方向,然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在生活中尋找發現,上網去搜集信息,提煉整理信息,堅持寫研究日記,每天及時交流,随時調整補充。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我将故事媽媽進課堂與小專家主題演講相結合,共同推進課程建設。故事媽媽進課堂時,專門講述與該月該字相關的故事,例如研究“三”時,會講述《三隻小豬》《三個強盜》《三隻小羊嘎啦嘎啦》以及《格林童話》和我國四大名著中衆多與“三”有關的故事: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諸葛亮三氣周瑜,劉姥姥三進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賈寶玉三探病黛玉等等;小專家主題演講時,會提前做好PPT(演示文稿),用一節課的時間,整體介紹自己一個月來研究這個漢字的成果,以研究個體的身份,全景展示研究全過程;在月底,還會有一個全體性特色展示,例如認識完“茶”字,會繪制一張“中國茶地圖”;研究完“錢”,要做一張“錢的曆史”魚骨圖;研究“名”,結合清明節回家祭祖,繪制一棵家族樹……這樣,相當于形成了一套組合拳,讓學習更主動,更入味,更綜合,更跨界。

靈感來自哪裡,選字有什麼講究

“重新認識幾個字”課程,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研究的漢字。這個字,不一定多麼繁難高深,也不需承擔多大的曆史使命,或擔負多重的文化傳承,但一定要從興趣入手,讓孩子覺得好玩,願意玩下去,也就是要有趣又有料。哪怕不完整、不全面,但隻要開始了這項研究,孩子的視野和格局就迥然不同。

在實際研究過程中,一個字的獲得,往往會跳出當初的規劃,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

例如,過年期間,我們原打算研究“藥”字,重點研究中藥,感受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魅力。當我公布以後,立即有家長反映說,過年研究藥,不太吉利。于是,我們改作研究“錢”字,過年了,孩子們喜歡壓歲錢、搶紅包,确實很喜慶、很應景。

“錢”這個字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我們可以研究字體的演變,研究錢的詞語和故事,研究錢的曆史變遷,看看古人如何從以物易物到用貝殼交易,再到後來的各種各樣的錢币,可以根據發展軌迹畫一張錢币演變圖。就紙币而言,僅建國以後發行的不同版本就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而作為成年人的我,看到小時使用過的錢,應該很熟悉很親切了,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再也見不到一分二分五分的紙币和鉛币?為什麼隻有一、二、五、十的金額而沒有三、四、六、七、八、九的金額?“錯刀”“鄧通”“青蚨”“孔方兄”“阿堵物”“盤纏”“交子”“袁大頭”“大團結”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來曆?錢的别稱你知道多少?《錢神論》你能讀懂幾句話?不同國家的錢長什麼樣子,叫什麼名字,人民币彙率分别是多少?壓歲錢是怎麼來的,有什麼講究?讨要紅包時說“恭喜發财紅包拿來”是不是合适?你會管理你的壓歲錢嗎?你的零用錢怎麼處理?怎麼計算銀行的利率?如何存錢更合适、怎樣投資更有效?如果你當家一個星期,你會怎麼安排開支?你知道“通貨膨脹”“銀根緊縮”這些詞的意思嗎?你同意“人為财死,鳥為食亡”“有錢能使鬼推磨”嗎?你知道财神是誰嗎?你會存錢取錢刷信用卡嗎?……關于錢的知識實在太多太多,足夠一個假期好好研究。現在,人們不僅提“智商”和“情商”,還會提“财商”,很多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習慣于大手大腳、随要随有,花錢如流水。或許,借由這次專項式學習的機會,可以促使孩子們對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皆有涉足,可謂蔚為大觀。

開學前,有家長告訴我,他家小孩兒要改個名字,要以全新的面貌開始新學期的學習。我靈機一動,迅速決定新學期的第一個字,就從“名”開始——了解名的字形演變;自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講究;萬事萬物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中外人名有什麼不同;古人的字号有什麼講究……給自己設計一張名片;結合清明節回鄉祭祖,翻閱家族的族譜,繪制一棵家族樹……

這是一個極大豐富的過程,經由一個看似簡單的漢字,擁抱的卻是一個無比燦爛繁華的大千世界。

如何設計作業,如何考查學習成果

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重新認識幾個字”也是一段全新的路程,跟孩子幾乎是站在同一個起點上。例如認識“月”,需要一起去了解甲骨文、小篆的月字,進行說文解字;同時從農曆初一開始,每晚戌時,在自家固定的一個地方望月,畫下月相,做簡單記錄;每日研究跟月有關的俗語和傳說,誦讀有關月亮的詩歌和短文,傾聽與月有關的音樂,解析月神文化,了解月亮背後的文化因素。

認識“燭”,依舊要進行說文解字,在故事媽媽的引領下,嘗試去動手做一根蠟燭,畫出整個流程圖,舉行燭光晚會,誦讀有關蠟燭的詩歌,了解過生日時為什麼要吹滅蠟燭等現象背後的文化背景。

認識“皂”,說文解字,了解并去制作,了解古人是如何用皂的,設計精緻的肥皂送給朋友。

認識“香”,說文解字,制香,燃香;認識“紙”,說文解字,動手造紙;認識“茶”,說文解字,采茶,制茶,泡茶,茶道……

認識“三”,去生活中拍攝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三”,去文學作品中尋找跟“三”有關的故事,搜集和“三”有關的詞語,和家長一起,創編全是“三”的故事,讨論“為什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事不過三’‘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創編“三”的故事時,孩子們“出口成三”,令人驚歎,這是其中一位學生創編的故事——

三個徒弟

在三千三百三十三年前,一座高三千三百三十三米的山上,住着三戶人家,有三種姓,分别是:張、魯、趙。每家都有三種技藝,分别是:木工、武術、醫術。

有一天,山上來了三個年輕人,要拜三家人學藝,于是張家收了姓魯的徒弟,魯家收了姓趙的徒弟,趙家收了姓張的徒弟。

這三個徒弟從此每天三更起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刻苦學習。能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從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常常舉一反三,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把三家所長全部學為己用。

不知不覺快三年了,三家人商量給三個徒弟來一場比賽,于是在他們學習了三年三月零三日那天,三茶六禮之後比賽正式開始。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比賽,卻沒有分出勝負,三個徒弟各有所長,姓魯的徒弟精通張家三項技藝中的木工,姓趙的徒弟精通魯家三項技藝中的武術,姓張的徒弟精通趙家三項技藝中的醫術……

于是三家人商量:是讓三個徒弟繼續學習三年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呢?三個徒弟三拜九叩之後表示再繼續專攻三三九個月各自所長。九個月之後,盡管三家師傅三令五申叫他們三思而後行,三個徒弟還是三下五除二收拾好行李,一走三回頭拜别三家人下山去了。

這三個徒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木匠魯班、武将趙雲、名醫張仲景。

總結研究收獲時,家長孩子都有話說。孩子說:“一,代表孤單;二,代表陪伴;三,代表圓滿。” 家長卻說:“一,代表存在;二,代表基礎;三,代表繁衍。”

綜合性開放式學習,帶給孩子更多自主,也讓家長興緻勃勃地卷入其中。曆時一個月的單字研究,足以讓每一個參與者對這個字高度敏感,一個字研究結束,一批大小專家紛紛誕生。在研究“燭”字時,有孩子對蠟燭燃燒的化學反應很感興趣,自此迷上了化學分子式,還專門聯系了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去他們的實驗室體驗參觀。“月”字研究結束,每個孩子要制作一本月之繪本。其他漢字研究完畢,也會分别得到一本厚厚的小書,這就是孩子的研究成果。正在推進的“藥”字研究,将會制作一份月曆,每天的研究成果都會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在這一天的日曆上,每一種中藥的名稱、在藥房裡的樣子、生長在原野中的形象、它的性狀,等等,都會以自然筆記的方式呈現出來,既能培養研究意識,還能形成審美能力,展示起來也很方便,可謂一舉多得。

讓孩子“重新認字”意義何在

推進“重新認識幾個字”的目的是讓孩子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文化,增強文化認識,鍛煉解字能力,培養興趣,拓展思維,聯系生活,感悟生活,提高語文素養。從一個漢字出發,牽連出背後的物與文化,呈現出一個大千世界,建構起一種全新思想和學習方法,“認字”已經不再是讀其音、認其形、辨其義、會組詞、會造句那樣簡單,而是建立起漢字與世界的聯系,從漢字出發,努力回到事物的原貌,回到知識本身。有個跟我一起推進課程研究的老師告訴我,他們班去年轉來了一個小男孩,語文基礎很弱,20個生字的聽寫會錯十幾個,自從跟着班級“重新認識幾個字”以後,學習熱情很高,每一天的研究日記都極其精彩,甚至會以别具一格的漫畫形式來呈現其研究成果,整個人好像變了個樣似的,這樣的大逆轉,連家長都感到吃驚。

“重新認識幾個字”課程研究門檻說高不高,它不需要學校特意組織多學科的團隊協同作戰,但更在意家庭和學校的攜手同行,每一個有心的老師都可以輕松上路。相比較而言,人文學科的色彩固然濃郁,其他學科也一樣熠熠生輝。

在漢字研究方面,值得老師們閱讀和關注的書籍有《認得幾個字》《漢字樹》《文字的力與美》《畫說漢字》《漢字王國》《白魚解字》《文字的故事》等。具體到每個漢字的研究時,也有很多需要閱讀的書籍,例如研究“三”,那就一定要去閱讀葉舒憲先生的《中國古代神秘數字》;研究“藥”,就要閱讀《本草綱目》,更要去中醫堂甚至是中藥種植基地實地參觀體驗。

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着百轉千回的傳奇;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着千姿百态的故事,從孩子們本已熟知的漢字重新出發,走向一個更廣闊更豐富更生動有趣的世界,就像站在立體的球面上探索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華嚴經》雲:“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我們正是要和孩子一起,從一朵花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根草窺得整個天堂。重新認識幾個字,就是從一個個單獨孤立的漢字出發,建構知識的整體,勾勒事物的原貌,回到世界的初始。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富有挑戰性,創造性與趣味性并存,從神奇的漢字出發,在專題研究中跨界探索,開闊視野,訓練思維,提高寫作能力,最終實現以字立人,還原事物全貌,回到世界本身。(作者:周其星,單位: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

《中國教育報》2016年8月31日第9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