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的興起并不完全是商業的炒作,它的興起可以說是我們老百姓對于生活的一種态度,我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就跟大家好好唠一唠。
文玩的最普通體現我想大概就是一條手串或者是一對核桃啦,那麼這又是怎麼提現我們的生活态度呢。我是這樣認為的,隻有在生活富足安定,社會形态穩定,國家發展平順的時代,百姓才有心思去鼓搗一些有助于情趣化生活的小玩意,您且想,如果社會動蕩不安,政局動蕩,而百姓則成天在溫飽線上掙紮,那文玩就真會變得比雞肋還不如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說一說我對這文玩中幾個常見術語的理解,真真正正的拙見,錯了也希望大家指正交流,望大家勿怪。
一.包漿
包漿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就總讓人有一種好像把物品用什麼包裹起來的意思,百度給出的解釋則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指文物表面由于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而這裡總有一個很容易讓人忽視的詞,它叫做“長時間”,而我認為,這個長時間可并不是三五年歲月就形成的,所以,每次看見商家賣文玩時吹噓說什麼渾厚包漿等等雲雲,總感覺有點忽悠的成分。我們在玩文玩的時候,最經常說的一句話,“三分盤,七分刷”無形中就暴露了這層“包漿”的真正本質,它就是一層抛光層。文玩物件經過我們不斷地摩挲,毛刷不斷地摩擦,達到了一種比較自然比較柔和的抛光,讓文玩的表面煥發出一種新的光彩,這種日積月累的抛光,又不同于機器或者是砂紙的高抛,高抛過于細緻,在日後的佩戴把玩過程中,由于環境等諸多原因,就會出現“發烏”的現象,失去美感,而積累起來的“包漿”則勝在持久,也更加有人味兒,更加靈氣。
有很長一段時間,包漿就被錯以為是油脂、汗液、污垢甚至是灰塵在文玩表面,與文玩發生的一系列反應,而在文玩的表面形成的一層“殼”,我的手串還因為這種惡心的解釋被人嫌棄過,想想也簡直是哭笑不得。
所以在把玩過程中,也希望玩友們,不要總是寄希望于這種油那種膏的外在手段,上油亮一時,可上完油之後也會給你的寶貝帶來滅頂之災,所以我才說:“手串是文玩人手裡流淌的時光。”就且看它慢慢變老,豈不美哉。
二樁型,尺寸
這兩項說起來也就更是閑談,中國人的審美從來都是自成一派,獨具一格。不能說這是怪事,隻能說這是我們幾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東西,就是這個樣子。我們似乎一直在追尋着極緻。讓我不禁回想起了少年時代,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其實仔細回想,也沒有多遠,也就是2000年的樣子,就不得不感歎一下科技的發展真是迅猛,短短十幾年時間,手機已經發展成如此這般,還真是科技改變生活,知識改變命運啊。那時候做手機,一開始就是追求手機要做的小,做的薄,誰做的又小又薄,誰的就更時尚,發展成五大三粗的老爺們兒,寬厚的手掌卻鼓搗着一個快要分不清按鈕的小手機,革命産生了,手機開始變得巨大,4寸屏幕,4.5寸,5寸開始層出不窮,一個手已經不能掌控一部手機。話題扯遠了,但是道理卻是相似。
文玩上好像也是這樣子,尺寸要麼就要大的突破天際,要麼就真是要把它和微雕歸為一類了。隻是想說環肥燕瘦,各有所愛,尺寸這種東西你可别陷入怪圈,合适舒服就是最好。
樁型上也都是以矮樁最佳,肚子要飽滿最好。這個硬要說,也隻能說是結合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圓潤飽滿是吉祥富貴的象征,尖窄瘦柴則應該是對應了磨難和苦痛,當然則受不到人們的青睐了。
筆走龍蛇,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目前就想到這麼多,也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多讨論,也希望大家能夠留言,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是希望小編說說什麼話題,大家一起共同進步,把玩好我們手中的文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