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特斯拉索賠韓潮

特斯拉索賠韓潮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2:16:13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1

對于汽車這樣的特殊大宗商品而言,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似乎并不适用。在傳統汽車宣發邏輯中,廠商或者産品的熱度,是需要主動“争取”獲得的。但在汽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後,無數聚光燈的照射下,也誕生了像特斯拉這種自帶流量的汽車品牌。然而超高的關注度除了能将品牌力放大,也會将其它一系列動作都放大。比如7月6日,備受關注的特斯拉反訴天津某車主(韓潮)的侵權案件,就在天津開庭審理。

案情回顧:

2019年6月,天津某車主(韓潮)花費37.97萬元,通過特斯拉官方渠道購得一台Model S P85官方認證二手車。同時特斯拉承諾該車無重大事故,非火燒、水泡車,不存在結構性損傷。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2

此後2個多月時間,車主(韓潮)表示所購特斯拉車型多次發生故障,多次進行維修,并通過天津某第三方鑒定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該車C柱、後翼子闆均有切割焊接,判定為事故車。

在車主(韓潮)表示,與特斯拉商談“原價退車/換車”方式被拒絕後,提起訴訟。

2020年12月,一審判決撤銷當事雙方簽訂的《二手車訂購協議》;被告賠償購車款37.97萬元,并支付賠償113.91萬元(退一賠三)。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3

特斯拉此後進行上訴,但在2021年9月被駁回,維持原判。

此外,特斯拉認為車主(韓潮)的一系列網絡言論,對其構成名譽侵權,故而提起反訴。訴訟請求除了停止相關侵權行為,以及删除相關的内容、評論、回複等,并進行道歉之外,還提出500萬元的經濟損失以及維權支出5萬元,共計505萬元的索賠。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4

而截至發稿時,有關此案審理的結果暫時還沒有公布。根據當事人微博等渠道透露的信息,在審理過程中,相關評估機構評估,被告人(韓潮)在微博長期發布的侵權言論,給原告(特斯拉)造成的商譽損失評估值為510.5萬元。這一數值與特斯拉提出訴訟時的索賠額度高度接近。

最會“怼”車主的車企?

雖然從資産評估公司整理的資料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被告人(韓潮)在針對特斯拉發表的言論中,并非僅圍繞自己所購“事故車”的問題。其中也不乏一些較為激進、甚至包含侮辱性的詞彙。但結合車主(韓潮)“退一賠三”的史詩級勝利,很難讓人不将特斯拉之後的反訴與之聯系起來,造成一種找回場子的感覺。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5

而且就算是所謂史詩級的勝利,但車主(韓潮)在此前的維權過程中總共耗時755天。而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在資産評估公司整理的資料中,所謂涉及侵權的言論,也基本都是在2021年7月之前。參考整個維權的時間軸,也就是說都在特斯拉上訴被駁回之前。700多天的維權時間消耗,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與車企的懸殊力量對比,會帶來怎樣的壓力?情景帶入一下,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控制,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現在都隻能靜待法院的判決結果。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6

不過特斯拉“怼”車主,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溫州車主陳先生,河南車主張女士,都曾被特斯拉送上被告席。而且陳先生的名譽侵權官司已經判決為特斯拉勝訴,除了社交平台置頂道歉信息之外,還進行了5萬元人民币的賠償。從這些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特斯拉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譽”。但是維護名譽的辦法,似乎又是老雙标了。

新企業也玩“馳名雙标”?

誠然,一個如此量級的企業,涉及一些争議問題,本身是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特斯拉在海外可沒有中國市場這麼豪橫。早年,特斯拉因AutoPilot功能誇大宣傳的問題,沒少被起訴。可結果無外乎更改宣傳口徑以及和解等等。比如全球首次特斯拉因AutoPilot功能宣傳的案例中,面對德國法院的裁決,特斯拉手握上訴的權力,也不過是沉默地将廣告中的“Autopilot”改成了“Autodrive”。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7

就算是面對個人起訴,特斯拉在海外也表現的相當“克制”。此前,特斯拉因限制車輛的充電功率,在挪威被判決向車主賠償約1.6萬美元。甚至特斯拉被自己的員工起訴,也沒有表現出過多“失态”的地方。由于近期特斯拉的裁員計劃,已經有兩位特斯拉前員工,向公司提出訴訟,稱特斯拉的大規模裁員沒有提前通知,違反了相關法規。而特斯拉對此也并沒有公開回應。

特斯拉索賠韓潮(特斯拉反訴韓潮案開庭)8

總之,秉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特斯拉在海外處理争議問題的常規套路。隻不過在其中,特斯拉非常善于利用訴訟時間,以及自身資金、時間、團隊的優勢。隻不過在中國市場,特斯拉不僅在熟悉的業務上長袖善舞,就算是反訴消費者這種海外案例難尋的“大手筆”,也不在少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面對自己的問題,從來就是輕拿輕放,比如剛國産就鬧出芯片“簡配門”。而一系列“怼”車主的做法,堪比拿起放大鏡做檢查。

寫在最後:其實特斯拉也有不是“雙标”的地方,無論海外還是國内,特斯拉作為一家車企,時刻體現出一種沒有耐心的姿态。無論是面對輿論、團體、車主,哪怕是員工,也是如此。特斯拉更像是老派家長的作風,有一條自己做事的法則,又或者說是進度。隻不過對待海外市場,特斯拉的态度相對柔和一些罷了。

但這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做事風格,在面對一向以“上帝”自居的消費者時,沖突就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買的是車,不是買“爹”。何況特斯拉作為企業的算盤隻可能是處于自身利益考慮,比如當下的這種“直銷”模式,就是特斯拉輕資産、重銷量和利潤的辦法。至于說客戶體驗,那是一切順利時候的副産品。當不順利的時候,它很容易就演變成“店大欺客”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