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百味之首,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調味品,沒有鹽做出來的菜缺少靈魂。
但當一個人鹽攝入量過高時,身體會發生什麼?
近日,發表在權威醫學雜志《細胞報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鹽飲食會導緻大腦深層區域血流量減少,引發局部缺氧微環境,導緻大腦過度缺氧,甚至造成腦組織損傷。
吃鹽多了真的會讓大腦缺氧嗎?還對身體有哪些傷害?我們又應該如何減鹽限鹽呢?
01
吃太鹹,讓你的大腦慢慢缺氧
劃重點
02
鹽吃多了,傷害遍及全身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約一啤酒瓶蓋的量)。但實際上,我國成年人鹽攝入嚴重超标,北方居民更是達到了11.2克。
高鹽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極大,除了損傷大腦,還會升高血壓,造成鈣流失,傷及腎髒、胃以及呼吸系統。
一、升高血壓
吃太鹹會使血液鹽分提高,慢慢導緻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會增加中風、心腎疾病的發病率。
二、誘發骨質疏松
食鹽的鹹味來自于鈉,而鈉和鈣在人體腎小管重吸收過程中存在競争關系,鈉攝入增加會相應減少鈣的重吸收,增加尿鈣排洩。
三、引發腎結石
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研究發現,較高的鹽攝入量與高鈣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有關,這是鈣質腎結石形成的主要危險因素。
四、增加胃癌風險
高鹽攝入會損傷胃壁,使感染幽門螺杆菌的可能性增加,加劇感染。英國一項研究顯示,24%的胃癌病例與每天食鹽攝入超過6克有關。
五、加重哮喘
低鹽飲食的哮喘患者,可以比高鹽飲食者呼出更多空氣,且他們痰中的炎症标志物少得多,需要支氣管擴張藥的頻率也更低。
劃重點
03
是時候下決心減鹽了
減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措施。科學控鹽,不僅保護大腦和血管,還能防癌。
一、使用限鹽勺
可以借助“限鹽勺”,控制烹調用鹽量,逐漸習慣清淡口味。如果沒有限鹽勺,用一個啤酒瓶蓋,平裝滿一蓋,即相當于5克~6克鹽。
二、用調味汁改善口感
一般來說,20毫升醬油含有食鹽3克,10克黃醬含有食鹽1.5克。如果菜裡加了醬油和醬類,要相應減少食鹽用量。
可以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的調味汁,或用辣椒、大蒜替代部分鹽和醬油,可改善食品口感。
三、臨近出鍋再放鹽
要達到同樣的鹹味,晚放鹽比早放鹽用的鹽量少一些。可以在菜品或湯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
四、多蒸煮炖,少煎炸炒
多采用蒸煮炖等烹調方式,做涼拌菜時,少放鹽。
五、培養看食品包裝的習慣
注意減少高鹽食品,如餅幹、方便面等的攝入量。購買食品時,養成閱讀營養成分表的習慣,少吃含鹽高的包裝食品。
六、盡量在家就餐
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盡可能減少外出就餐或點外賣。如果選擇外食,一定要提前告知,要求少鹽清淡。
七、少吃加鹽的主食
如各種帶鹹味的餅,加鹽和堿制作的挂面和拉面等。如果實在要吃拉面之類的快餐,不要喝湯,并額外喝些茶或白水。
(生命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