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在民間被稱為“春龍節”,有些地方也叫成“龍頭節”。民間有傳說,正月是不能剃頭的,說是“正月剃頭死舅舅”,但到了二月二或之後,就可以剃頭,且很多人——尤其是男人——都選在這一天去理長了一個多月的頭發,寓意這一天,龍——男人——可以擡頭了,圖個好兆頭。
那麼,春龍節是怎麼來的呢?
有人考證說,“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大規模流行于清代,但在元、明代就有這個說法了。明代湖廣臨湘人——明代的湖廣大緻相當于現今的湖南湖北兩省,臨湘與現今的湖南臨湘市并不完全重合,有人說是現今的湖南長沙——沈榜 《宛署雜記》記載:
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宛署雜記》是沈榜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時所著的志書。宛平縣管轄範圍大緻在現今的北京盧溝橋以東,原轄地區先後劃入豐台區、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海澱區,石景山區,其中宛平城歸豐台區管轄。
二月二舞龍會
明代于奕正、劉侗在 《帝京景物略》卷二也記載過這種習俗:
二月二曰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由此可見,“春龍節”大體是華北地區最先興起,後來才逐漸傳入南方,并非大家認為的源起華南地區。那麼為什麼二月二才是龍擡頭,而非正月或三月呢?
這其實與中國傳統曆法和習俗有關。因為二月初在24節氣裡處于驚蟄前後,驚蟄又名“啟蟄”,是24節氣中裡的第三個節氣。到了驚蟄,氣溫回升,雨水開始多起來,萬物開始生長,春雷滾滾,在正月裡休息了一個月的農人要開始下地幹活了。
二月二理發
春龍節也有許多民間習俗。根據沈榜和奕正、劉侗的記載,這一天,鄉民們要用草灰撒線,寓意為龍。這條龍蜿蜒曲折,由屋外布至廚房,環繞水缸一周,意味着把龍引回了家裡,圖個吉祥。還要熏床或炕,寓意熏了後,床上就不長蟲了。農耕時代,床鋪或身上長點虱子跳蚤可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苦不堪言。
更早遠的傳說,“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是來自華夏人文始祖伏羲。據說伏羲時代,二月二這一天,君王就要下地開始耕地種田,開始一年的勞作。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二月二這一天,傳說還有幾個忌諱:一是忌針線,據說是天上的龍會在這一天擡頭開眼,用了針線會刺傷龍的眼睛;二是忌洗衣,洗衣會攪動水,要搓,洗衣服可能會傷到龍的皮;二是出嫁的女子忌回娘家,因為二月二後就要開始勞作了,怕出嫁的女子回了娘家,不回夫家——其實就是叫你不要偷懶,該幹活兒了。
二月二,黑龍江舉辦開耕節
當然,這些忌諱肯定是沒有根據的,也不科學。它隻是農耕時代的人們寄托的美好期許。在那個科學并不昌明的時代,哪怕隻有一絲微小的希望,也會被人們寄予厚望。
而最為今天的人們熟知的,無疑就是這一天要剃頭。很多男人整個正月都不理發,就是為了等這個龍擡頭的日子理發,期望這一年鴻運當頭,帶來好運。
“二月二,龍擡頭”并非迷信,而是民俗。迷信與民俗的區别在于:前者是對未知的恐懼帶來的盲從、崇拜和畏懼;而民俗根植于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