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印夢怡 任思思
一個城市的地标美術館,往往是城市中最美好的場所之一。作為承載藝術的容器,美術館本身就代表着這座城市的藝術水平,指引着這座城市的文化未來。
巴黎的盧浮宮、蓬皮杜,紐約的大都會、MOMA,倫敦的泰特,羅馬的MAXXI……幾乎所有國際大都市都有代表自己城市封面的美術館。
杭州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當然也不缺美術館,例如恒廬、西泠印社、大屋頂等等。不過,如今這份名單裡多了一位國際水平的實力派新成員——天目裡美術館,由普利策獎得主、意大利當代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主持設計,他的代表作遍布全球,其中包括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據了解,這是皮亞諾在全球設計的第33座美術館,在中國的首個。
日前,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探訪了這處新晉亮相的美術館,并邀請到兩位杭州知名青年建築設計師為大家分享更專業的參觀感受。
天目裡美術館屋頂白色“風帆”林立 攝影:吳清山
“從無到有”,曆時九年
天目裡美術館正式向公衆開放
2020年5月,天目裡開業前,我們就曾做過一次探營,并且詳細介紹了天目裡的誕生。然而,直到2021年12月25日,天目裡美術館才終于開放,如果從拿地算起,曆時已九年。
在Renzo Piano 的設計草圖上,天目裡美術館所在的建築編号為1,它是整個天目裡園區序列的起點,更是整個天目裡建築空間的點睛之筆。
天目裡美術館的建築被設計成兩個錯落的盒子,下方的“盒子”是1500㎡的主展廳,上方的“盒子”隻有四根立柱和核心筒支撐,仿佛懸浮在半空。
到過天目裡的人,都會被細膩溫潤的清水混凝土和帶着織物肌理的鋁闆所吸引。這裡所有的混凝土牆面由意大利團隊在當地制作,經過300多次試驗配方,才做到現在這樣如綢緞一般柔滑的效果。
天目裡美術館延續了這兩種材質,下層的清水混凝土牆面最大單片長度可以達到56米,鋁闆與玻璃幕牆交錯放置,讓整座建築看起來通透、輕盈。
從高處俯瞰天目裡藝術館,很多人都會被屋頂之上整齊列隊的白帆所吸引。這些白帆除了作為建築外部造型的一部分,更是美術館内采光的重要工具。
Renzo Piano熱衷于利用自然光,呈現建築的藝術感。在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的擴建項目中,他就在屋頂上設計了采光天窗以及室外遮陽結構。
在天目裡美術館,Renzo Piano同樣延續光影的藝術,在屋頂放置了近100個圓形采光筒,上面懸浮着半透明的白色拉膜遮陽帆。為了适應杭州的日照規律,這些遮陽帆的造型和角度,在3D軟件上建模了數十個版本,才确定最終呈現的樣子。
于是,在藝術館主展廳的内部,陽光透過白帆,過濾掉了刺眼和熾熱,從采光筒灑進展廳,帶來柔和的亮度。而在自然光照射不到的部分,則通過燈帶模拟自然光照明,以達到整個展廳光線均勻。到了晚上,這些白帆又将展廳内的燈光透出室外,從外面看,整個建築通體發光,溫暖明亮。
當人們進入藝術館展廳内,就可以感受到溫柔的光照帶來的沉靜與平和。建築的鋼結構工藝,讓33米的大廳中,看不到一根柱子。高達7.3米的展廳立面采用超高的落地玻璃,從展廳内往外望出去,天目裡園區内的景觀,也變成了一幅巨大的風景畫。
在藝術館展廳内部,看不到任何插座和開關,為了最大限度保證展廳視覺效果的幹淨,所有的插座都被隐藏了起來。地送風設備的出風口同樣做到“隐形”,上門覆蓋着木制長條格栅,與地闆銜接毫無違和感,輕柔的暖風從地面緩緩送出,保證美術館恒溫環境。
攝影:吳清山
地标美術館之于一座城市的意義
來聽聽建築師們的感受
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擁有更多的美術館意義非凡。經濟發展是城市的硬實力,文化藝術則是軟實力,兩者一起構成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兩大支柱。
在國内,北京有松美術館、樹美術館、紅磚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上海有浦東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龍美術館,香港剛剛開業的M ,南京有四方當代美術館……
杭州新晉亮相的天目裡美術館,除了建築和空間本身有說不完的驚喜,更繞不開的還有其作為杭州文化地标的意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采訪了兩位杭州知名青年建築設計師,來聽聽看他們的想法吧。
朱培棟,建築師
line 聯合創始人 | 主持建築師 | 浙江大學建築系設計導師
“為杭州重新定義了現代主義建築的完成度和新場景”
天目裡美術館通過知名的建築師,高完成度的空間,成功地為杭州帶來了關于現代藝術的新場景。對于建築師來說,或許更重要的是它為杭州重新定義了什麼才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完成度”,以及直觀地揭示了達到這一完成度背後所需要的代價。
我們所說的“完成度”,是建造的精度和設計的深度。這背後是 3-4倍于傳統國内同等标準辦公商業空間的資金投入,以及2-3倍的時間投入,才換來這一國際水準的完成度。
它對于杭州的新,除了定義了完成度,還有“新場景”。在辦公和輕商業街區中植入了藝術空間,以及藝術家駐留的“之駐”,這種混合狀态本身也是一種有勇氣和話題度的嘗試,也帶來了更為當代和都市感的體驗。
但是,天目裡美術館是附建在商業街區中,它的體量還略有欠缺,也并未向我們展示當代建築學探索的新可能。相比同是皮亞諾參與設計的蓬皮杜,宣言式地展示了現代主義建築和結構體系的新圖景與無柱大跨通用空間,倫敦的泰特當代美術館則顯示了舊有工業遺存的教科書般的更新設計,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則凸現了結構主義的空間和美學,從這個緯度上看,我還是很期待能有更多能代表杭州的當代藝術空間的作品湧現。
朱浪進,建築師/詩人
房子和詩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丨主持建築師
“希望杭州未來能湧現更多優秀美術館”
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中國的第一個建築作品,很幸運能落地杭州,我覺得這本身就很有意義。作為前輩大師的作品,我是抱着學習的态度去欣賞的。
最大感受是,天目裡美術館的設計和完成度都很出色,這樣的建築品質把控及實現是很了不起的,向他們緻敬。其次,美術館建築是融入在天目裡整體建築群裡的,并沒有特别顯眼、突出,但其特别的屋頂采光設計還是可以讓我們一眼就認出來,處理得恰到好處,很佩服。
美術館是一座城市高品質、高審美、文化底蘊的象征。天目裡美術館的開幕,讓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杭州在變得越來越美好。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優秀的美術館在這座美麗的城市裡湧現吧。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